走进厦门这些老兵家中 听他们讲述从军报国奋斗奉献的热血故事

2021年08月08日 19:20 来源:厦门网-厦门日报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曾参加抗日儿童团勇闯敌营,入伍后跟着部队征战全国多地,子弹绕着他走,老兵牛其顺的故事颇有传奇色彩;受“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怀感召参军入伍,老军医邓高超在部队里学医立功,转业后仍不忘从军时对自己的承诺。

  “八一”建军节,厦门日报家访栏目特别策划,采访一组军人家庭,倾听他们讲述自己的传奇故事和难忘的军旅生涯。当年,在党的领导下,他们积极投身革命、参与祖国建设;今天,他们不改军人本色,依旧感召和激励着下一代青年。

  关键词:冲锋

  参加抗日儿童团 混进日军营房打探情报

  ●出镜家庭:牛其顺, 93岁,山西晋城人,原厦门玻璃纤维厂离休干部;妻子高锦真,80岁,福建厦门人,原厦门钢窗厂退休工人。

  ●家庭住址:思明区观远里

  ●家庭心愿:希望后辈能努力读书、发奋图强、不断进取,拥有积极作为的思想和坚定的意志,为党的事业和国家进步奋斗终生。

厦门日报记者赵张昀(左)采访牛其顺夫妻。

  单看外表,大多数人很难将牛其顺与93岁高龄、解放战争老兵等字眼联系在一起:他头发浓密,步履轻健,精神抖擞,还几乎每天都要出门“玩一玩”——独自坐着公交车,从观远里到金鸡亭,和儿孙待上半天。牛其顺说,他很感恩现在稳定、美好的生活。

  幼年时,牛其顺的老家晋城遭遇严重饥荒,他经常食不果腹。10岁时,他参加抗日儿童团,20岁时,入伍成为解放军。在晋南的战场上,炮弹划破黑夜,将战壕、士兵全部照亮,他冲锋在前,屡次立功。

  淮海战役时,过冬的棉衣被烧掉,部队在酷寒中连续作战2个月,他笑道:“很神奇,子弹绕着我走,只打坏手电筒、外套和背包带。”牛其顺在前线战斗十来年,几乎没受过伤,他因此非常乐观,反复提到,凡事要多想好的一面,多看到进步的一面。

  除了天生的胆大积极,牛其顺一直受到党的指引。小学时,牛其顺的一位老师是共产党员,把红心向党的种子,埋在他心中。作为抗日儿童团的成员,牛其顺佯装捡马粪的顽童混进日军营房,打探人马数量、武器、地形等,为八路军传递宝贵情报,还保护百姓的牛马车。

  1948年,牛其顺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作战足迹从在山西入伍开始,到河南、江西,又辗转云南、广西、山东等全国各地。直到1958年,牛其顺转业至厦门,先后在化工单位、橡胶厂、玻璃厂等担任领导,为厦门的工业基础建设立下一份功劳。

  牛其顺育有两女一儿,如今已四代同堂,后代的学业事业均有所成,牛其顺家里的兄弟、外甥、侄儿等亲戚都先后参军入伍,许多也积极入党。对此,他非常骄傲。“保家卫国、爱党爱国是我们应尽的义务。”这句话,牛其顺总挂在嘴边,坚定的信仰、无畏的精神,正在家中一代代传承。

  牛其顺说:“我很重视孩子们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原则分明、多做好事、乐善好施。”他的确也做了榜样,拥有一副与人为善的热心肠——曾经,他随作战部队,每天走5华里的路,为百姓担水扫地;新中国成立后,他把更好的工作机会让给有家室的同事;结婚后,夫妻俩看到身边的工人有困难,总是能帮就帮;现在,嘉莲街道的老人互助帮扶名单中,也有牛其顺和妻子的名字。(文/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 实习生 颜哲浩 图/厦门日报记者 张江毅 实习生 吕佳璇)

   关键词:奋斗

   进部队后才学医 扎实历练成为全科医生

  ●出镜家庭:邓高超,83岁,退役军医;妻子林女士,退休。

  ●家庭住址:思明区文园新村

  ●家庭心愿:永远跟党走,永葆革命军人本色!

厦门日报记者杨霞瑜(右)采访邓高超夫妻。

  “军旅生涯是我一辈子的财富。”接受记者采访时,83岁的老军医邓高超说起在部队服役的26年,他难掩激动之情,觉得能够为部队服务,是他一生的荣幸。

  1957年,19岁的邓高超在老家龙岩农村是为数不多的高中毕业生,受“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怀感召,他一心想要参军入伍,家人虽然不舍,但也支持他的决定。1958年,邓高超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驻扎漳州。“领导看我个头不高,但有高中文化,便安排我加入卫生队学医。”邓高超说,首次接触医学,他好像蛮有天分,多次获得上级认可,还得到机会前往军医学校深造。

  “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邓高超拿出一个装着荣誉证书的文件袋,向记者介绍那些“尘封的记忆”。1963年,邓高超被任命为所在部队的卫生所所长,这一职务,他当了20年,出诊及时、细致入微的问诊,是他一直坚持的做法。

  在卫生所时,邓高超在急救急诊、内科、外科、儿科等方面样样兼修,把自己练成了全科医生。“一天深夜,忽然接到部队干部家属的求助电话,我拿起药箱马上赶过去。”原来是一名10多岁的孩子高烧不退,邓高超接诊后并未马上离开,而是帮孩子物理降温,观察了1个多小时,直到孩子烧退了,他才返回去补觉。

  1984年,邓高超从部队转业,调至厦门市公费医疗门诊部担任主任(现已并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管理),他将早已融入精神血脉的军人作风带到了工作岗位上。“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邓高超说,不同于以前在部队卫生所,每年来门诊部治疗的患者很多,他面临的困难也更多,面对引进人才、提升设备等一系列问题,他都迎刃而解,他没有忘记自己当初入伍的承诺。

  退休后,邓高超兼任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除了组织门诊部的同事们一起学习党史,还会和大家一起学跳交谊舞。“他一直是热心肠的人,平时待人很友善,和大家打成一片。”妻子林女士记得4年前,丈夫和战友们在厦门重聚时,大家分别过来抢着和他拥抱,看到那个温馨的画面,她很感动。

  邓高超说:“我很感恩现在的生活,特别是看到祖国日益强大,作为一名军人,倍感骄傲。”(文/厦门日报记者 杨霞瑜 实习生 娄怡萱 图/厦门日报记者 张江毅 实习生 吕佳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