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厦门 > 正文

加强全民健身 建设体育强市

厦门网 http://www.xmnn.cn 2011-07-28 17:42

  厦金横渡已经成为海峡两岸最具影响的体育活动。

  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即将迎来10周年。

  【开栏的话】

  今年是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健身条例》两周年,也是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第一年。为进一步将我市全民健身活动推向深入,本报从今天推出厦门市全民健身系列报道,总结我市各区、各部门在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中的成功经验和成果。

  【核心提示】

  今年是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健身条例》两周年,也是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第一年。今年3月1日,国务院召开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电视电话会议后,我市及时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为主题,召开全市体育工作会议,部署推进全民健身快速发展的各项工作。

  在全市体育工作会议上,我市总结了“十一五”期间的工作,并制订了“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开好局,起好步,为建设体育强市迈出新步伐。市体育局局长余振杰表示,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全民健身工作,市领导多次听取关于全市全民健身发展的汇报,每逢重大全民健身活动,亲临现场指导、参加活动,以实际行动对全民健身工作给予支持,为全民健身做出了表率。在“十一五”期间,我市认真贯彻《全民健身条例》,以“三边工程”为抓手,开展群众身边的体育活动,完善群众身边的体育组织,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积极推动群众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充分利用每年的重大节日,积极开展群众广泛参与的体育活动和赛事,不断提高广大市民的体育健身意识,体育健身成为群众生活的重要内容。

  我市在“十二五”期间群众体育发展目标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完善,群众体育普及程度较高,基层体育组织覆盖率达到90%、社区体育健身设施覆盖率达到95%、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达到35%以上,国民体质合格率达到90%以上,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到95%以上,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率达到85%,社会体育指导员占本市常住人口的比例达到2‰,到2015年总数达到7100多人。

  【数字】

  [1] “十一五”期间,我市举办群众体育竞赛和全民健身活动达1000次以上,参与人员超过上百万人次,先后有41个单位被评为全国、全省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城市体育先进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65人次受到国家体育总局和福建省体育局的表彰。

  [2] 2010年市区两级财政全民健身财政预算投入1.62亿元,社会捐赠和赞助全民健身体育支出3270.98万元,2011年市区两级预算投入2.45亿元,社会捐赠和赞助全民健身体育预计3270.98万元。

  [3] 截至2010年底,我市共有各类体育协会29个,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30家,会员人数近20万,为体育活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构建了平台。

  [4] 市老体协建立了基层群众性体育组织800多个,健身辅导站50多个,会员数量超过10万人;目前,我市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3759人,广泛服务于社区、乡村等群众健身点。

  抓好“三边工程”,开展群众体育

  开展群众身边的体育活动

  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充分利用每年的重大节日、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日、奥运火炬传递以及奥运会、全运会、省运会举办期间,积极开展群众广泛参与的体育活动和赛事,不断提高广大市民的体育健身意识,体育健身成为群众生活的重要内容,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越来越多。自2008年起,连续举办了“金桥杯”系列体育活动,实现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内容涵盖了我市各个年龄段、各区、各工业集中区、各行业,直接参与的市民超过数十万人次。思明区编印全民健身手册,引导市民健身,利用节假日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湖里区开展了职工乒乓球、羽毛球、趣味体育、登山等活动,各街道、社区利用节假日开展各类健身活动。集美区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逢节假日开展拔河、篮球等群众性趣味体育活动,丰富了城乡体育生活。海沧区发动各镇、街和村、居,因地制宜举办乒乓球、篮球等赛事,营造了全民健身的良好社会氛围。同安区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举办了钓鱼、乒乓球、围棋、“三八”女子趣味运动会和区第十届家庭趣味运动会。翔安区立足本区特色,在各节日期间开展篮球、乒乓球、象棋等比赛。 

  完善群众身边的体育组织

  以市政府名义召开了全市体育社团工作会议,加快体育社团建设步伐,截止2010年底,全市共有各类体育协会29个,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30家,多家高校、大型国有企业也设有内部的体育组织,会员人数近20万,为体育活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构建了平台。其中有11个协会、22个民办非企业单位是在“十一五”期间成立的。市老体协建立了基层群众性体育组织800多个,健身辅导站50多个,会员数量超过10万人;五年来,共培训国家二级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512人,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已达3759人,广泛服务于社区、乡村等群众健身点。积极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服务,免费为2万多名市民进行体质监测,认真完成了两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指导市民科学健身。坚持开展体育“三下乡”活动,把体育知识、体育活动、体育器材送到基层,深受群众的欢迎。全市已初步形成以市、区体育部门为主导,体育协会为纽带,社会体育指导员为骨干的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

  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物质条件。科学运用场地普查数据,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做到区区有全民健身中心,各镇街、村居都有特色健身场所工程。新建、改建的居民住宅区、工业集中区和各类学校配套建设体育设施。各类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各区基本建成区级公共体育健身场地“五个一”工程,即一个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一个标准体育场、一个标准游泳馆、一个综合体育馆、一个体育公园,各街道、乡镇建成体育活动广场。五年来,我市共投入资金780多万元,积极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完善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在各社区、行政村以及工业集中区等建设篮球场133个、篮球场灯光系统134套、健身路径242套、室外乒乓球桌210张,更新篮球架95副,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建有篮球场,且超过50%的行政村配建了灯光设备。

  “一区一品牌赛事”,带动群众体育

  我市通过打造全民健身品牌,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不断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需求,使群众充分享受到体育带来的健康和快乐,促进了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形成。即将迎来10周年的厦门国际马拉松赛,自2007年起连续四年被国际田联评为金牌赛事,已成为国际一流品牌赛事,比赛规模已发展到近8万人,其中90%为我市广大市民以及全国业余长跑爱好者,长跑运动在我市已蔚然成风,成为广大市民健身的主要方式之一。自2009年起,连续举办的海峡杯帆船赛和厦金海峡横渡活动,已成为海峡两岸最具影响的体育活动。

  我市各区精心培育品牌赛事,已基本形成了“一区一品牌赛事”的格局,集美区最早启动区级承办大型赛事,自2006年以来,举办了六届海峡两岸龙舟赛、五届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思明区连续三年承办了全国沙滩排球锦标赛,并被授予该项目的国家训练基地,他们以此为抓手,带动兴起沙滩体育健身运动,举办业余沙滩排球赛、沙滩足球赛、国际风筝节等,并计划于2012年举办沙滩运动会。湖里区举办了多次中国俱乐部杯帆船赛,并以此为契机,打造海上群众体育项目,开展帆船帆板及海上垂钓等赛事活动。海沧区的中国女子高尔夫公开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选手参赛。翔安区2010年开始举办百公里纵走赛,起点高、规模大,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约6300名爱好者参加比赛,这项赛事的发展势头很受专家看好。

  老年人体育、残疾人体育得到全面推进

  经过“十一五”的五年不懈努力,目前,我市老体协组织已经覆盖全市,实现城乡一体化和网络化。五年间,全市老体人口从2005年的不足7万发展到11万,已占全市老年人口总数的48.1%。

  老体协每年都要举行“元宵节万名老年人新春健步行”和“重阳节万名老年人登山周”活动;从2008年开始组织开展“千人项目”展示活动。在全市六个行政区和专委会、行业系统组建起八支各有专项、特色的千人以上展示队。

  除了这些大型活动外,也大力发展推动老年人参加的小型多样的项目。如太极系列、健身气功、老年排球、登山、健步走以及老年人结合本地传统文体活动习俗创编的项目等。

  开展残疾人体育运动,让残疾人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这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多年来,市领导高度重视残疾人体育工作,在领导的力量上,资金安排上,运动员培养上都给予了很大的政策倾斜。平时会督促业务部门抓紧做好运动员的选拔与培养工作,每当重大体育活动都会作出重要指示,并身体力行参加体育活动。

  在2010年广州亚残运会比赛中,我市两名运动员获得两金一银的好成绩,市委市政府先后三次发贺电,鼓励参赛运动员。我市11名特奥运动员代表福建省参加了第五届全国特奥会,取得了22枚金牌、9枚银牌、3枚铜牌……

  残疾人运动员的良好表现,不仅羸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也带动了更多的残疾人积极投入到健身锻炼中来。

  体教结合, 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

  体育、教育部门坚持把青少年体育作为全民健身运动的重点。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锻炼,切实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组织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团队和竞赛活动,每年举办市、区中小学生运动会或各项目年度比赛,推动全市各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校运会,促进学校体育的开展。加强宣传,引导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充分展示新时代青少年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

  市体育局坚持体教结合,积极推进业余体育训练。一是与教育部门共同确认了31所中小学校作为体育项目传统学校,先后投入近200万元给予资金、器材装备、师资等方面的支持和奖励,推动体育传统校工作扎实有序开展。二是推动各区成立业余体校,截止2010年底,各区均按要求成立了区少体校,并已基本正常运转。三是积极开展中小学生体育竞赛活动。每年与教育局联合举办市中小学生羽毛球、排球、乒乓球、射击、田径、篮球、跆拳道等项目的比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举办了厦门市第十八届运动会,并积极安排各中小学参加省级或全国性比赛,既丰富了学校体育生活,又为体育后备队伍选材创造了条件。

  文/本报记者 陈伟丹

  图/市体育局提供

  【述评】

  体育健身在你我身边

  全民健身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的发展,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在,厦门市民日渐感觉到参加健身的次数多了,场地多了,项目多了……一年里,从马拉松到赛龙舟,从两岸帆船赛到厦金游泳横渡,从翔安百公里纵走到观音山沙滩打排球,各种各样的大型赛事活动,不仅让体育迷们大饱眼福,也不断地点燃普通老百姓投入健身的激情。

  社区里有你喜欢的趣味运动会,单位也经常进行职工乒乓球、羽毛球、拔河等活动。老年人新春健步行,重阳登山乐。年轻人玩帆船,赛纵走。农民打起村村篮球赛,中小学生踢足球搞航模。不论你漫步在哪个生活小区,一条条健身路径、花样繁多的健身设施遍布其间;而走进厦门的乡村,一片片篮球场到处可见……伴随这些日臻完善的健身网络,厦门全民健身运动正在蓬勃发展。

  这些年来,在贯彻实施《全民健身条例》的过程中,记者了解到,我市全民健身工作始终保持较快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这几个方面:一是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以及在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是贯彻落实《条例》的保证。为贯彻落实《条例》,全面开展全民健身工作,市政府积极履行政府职责,几年来,连续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年度财政部门预算。二是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主体作用的发挥,是全民健身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三是社会各界及相关单位大力协同和有效配合,是贯彻落实《条例》的关键。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我市在“十一五”期间,举办群众体育竞赛和全民健身活动达1000次以上,参与人员超过上百万人次,先后有41个单位被评为全国、全省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城市体育先进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65人次受到国家体育总局和福建省体育局的表彰。另外,在群众体育设施建设、活动开展等也有很大的进步。可以说,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不过,市委市政府、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并没有就此放松,他们将继续整合区域资源、加强统筹协调,确保健身场地和设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还将重点加强全民健身信息化建设,构建科学健身服务平台。一方面整合全民健身信息,一方面培训更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同时还将有计划、分步骤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建立国民体质数据信息库,为群众科学健身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在“十二五”期间,我市将不断加大《条例》贯彻落实的力度,促进全民健身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链接

  “十一五”期间

  我市群众体育工作成效

  [1] 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数量:

  国家级:4人

  一级:17人

  二级:491人

  [2] 工业集中区体育工程共投入资金60万元,建设篮球架9副;篮球灯光系统12套;室外乒乓球台22张;健身路径19套;足球门3副;高杆照明灯3根。

  [3] 社区健身路径投入119套。

  [4] 获得省级以上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有:

  (1)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厦门市体育局、厦门市思明区文体局、厦门建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市集美区文体局、厦门市妇女联合会、厦门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厦门大学体育部、厦门市总工会

  (2)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洪模范、郑幸红、黄永龙、苏钟文、周婉霞、王善军、陈鸿杰

  (3)全国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组织奖:厦门市体育局

  (4)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厦门市第三中学、厦门建发集团有限公司、厦门市海沧区文体局、厦门市总工会

  (5)国家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思明区梧村街道金榜山社区

  (6)福建省城市体育先进社区:思明区鼓浪屿街道、思明区鹭江街道、湖里区江头街道

  (7)省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思明区嘉莲街道

  (8)省级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组织奖:厦门市体育局、厦门市体育总会、厦门市思明区文体局、厦门市老年人体协

  (9)省级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厦门市海沧区文体局、厦门市湖里区江头街道办、厦门市集美区杏滨街道办、厦门市同安区西柯镇政府、厦门工商旅游学校、厦门市翔安区老年人体协。

[责任编辑:练丽雄 来源:厦门网] 点击查看更多[魅力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