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而乐之 > 正文

我是学生我爱你

厦门网 http://www.xmnn.cn 2010-09-10 14:36
  还记得吗?那方讲台上曾经留下过她鼓励的笑,那黑板上飘逸的字迹,为我们幼小的心灵刻下了人生的道理。还记得吗?他也曾批评你……今天,是所有人民教师的第26个教师节,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们总有那么多感激的话想对他们说,又或者,也有一些曾经深藏心底不好意思说出口的歉意……让我们一起拿起笔,饱含深情地为我们的老师写首赞美的诗,共同向可敬可爱的老师们致礼。
  曾几何时
  内蒙古来的
  “奶奶型”老师
  晚报小记者
  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二(五)班 徐梓桁

  我从小就不擅长作文,考场作文尤甚。毫不夸张地说,因为语文中有作文,语文考试就成为我最为害怕的考试。在小学六年级的一次语文考试中,我竟然对着空白的作文纸发了近一小时的呆。所幸,这种情况在我初一时被徐老师改变了。
  徐老师原籍内蒙古,教我们的时候,她孩子都已经大学毕业工作去了,是个不折不扣的慈眉善目的“奶奶型”老师。
  初一开学后的第二个周末,我们第一次写周记,在家里对着周记本胡思乱想了一个多小时后,我终于动笔了,至于写了什么内容,请允许我忘了它吧。次日,我把周记本交给组长后,就再没想过它了。
  一星期后的周四,我们班上作文课,徐老师先念了几篇优秀作文,又对它们作了一番深刻的评点——请允许我做出如此的合理猜测,因为我并没有认真听那节课的前半部分。但紧接着,徐老师突然说:“我再来给你们念几篇比较典型的失败之作。”我立马警觉起来,果然,三篇劣作中有我一篇,我一边无奈而尴尬地听着一边往下缩起身子,只希望能缩进抽屉里去。幸亏徐老师照顾我们的面子,并未说出作者。
  之后的一天,我被徐老师唤进她的办公室。在拉家常般的开头之后,徐老师切入了正题:“你知道你的作文问题出在哪吗?”“呃……”我呃了半天不知从何说起,便老实答道“不知道”。于是,徐老师便详细而深入地分析了我的作文,我则暗自惊叹,我在写作文时都没想到的,或想到了但未入文的,徐老师都知道。“你的作文,十句话里有九句是空话,好似金庸小说中的‘九虚一实’,通篇看来毫无思想,味同嚼蜡。”我听罢,却以见识不足辩护。徐老师突然换了个话题:“你常常去旅游吗?”我摇摇头。“正如你不能常常去旅游一样,”徐老师点头道,“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中,哪能常常发生什么‘大事’,正如你无事时,会端着相机拍拍身边的同学、花草树木,你为什么拍他们呢?他们是不是给了你某种感悟?他们的什么引起了你哪些遐想?诸如此类,把这些东西写下,一篇作文不就完成了吗?”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之后,我的作文中便慢慢地有了实质与思想,摆脱了之前的虚无缥缈、不知所云的处境。
  而我的灵感之门也就此开启,我课余开始写小说,有部作品中的场景竟与时下热映的某大片不谋而合,我也开始向报社投稿,还刊登了几篇。
  从此,语文考试便不再是梦魔了。
  遗憾的是,徐老师并没有教我们到毕业,初一结束,她因为某些原因不得不离开学校回到内蒙古。之后,我们班的同学便常常给她寄信,她也会在回信中以轻松的笔调与我们谈论她的胃病、她带的高三学生……到了教师节,同学们更是不约而同地寄去明信片、贺卡,足见我们对她的认同与想念。
  漫漫回忆
  抓住蝉鸣最后的停留
  来纪念当时的我和你
  晚报小记者 
  厦门一中高一(3)班 赵建澎  

  聒噪的蝉鸣声传递着夏日的生机,可在无风的操场上,久了也乏味而变得压抑沉闷。入学考试我趴在桌上无所事事地咬着笔杆,听着吊扇咿咿呀呀的老调呻吟,思绪晃晃悠悠地不知飘向何处,甚至不曾察觉监考老师的到来,当你翻阅我的试卷,我才慌忙假装直起腰板端坐在椅子上,对着你的背影偷偷瞄上一眼。
  走出考场的时候偶然听见一个陌生的声音熟稔地叫出我的名字,疑惑的目光回眸却撞见一脸亲切的微笑。这么一来,我们便算是认识了,对吗?
  那一桶温热的菊花茶
  初一的生活多半是混日子。我们的心思永远只会放在下课能不能占住一个好的乒乓球桌,或者中午的时候午餐该吃什么。夏天用汗液把校服与脊背突兀地粘在一起,痒痒的很难受。同学们一下课便在小卖部聚集,冰镇的饮料在我们看来,是打败燥热最单纯也是最直接的办法。这时候你总会出现在班级后面,看着酷暑中热火朝天的我们,歪头苦笑。
  于是不知从哪一天起,教室的后方总会有一桶温热的菊花茶,永远在班级中散发着悠远的清香,嗅过后就连鼻腔中的燥热也浑然消散。
  于是每到下课教室后都挤满了人,掀开盖子香气逸散沁人心脾。你的笑容很欣慰,就如同夏季里解暑的菊花凉茶一般滋润而纯粹。
  蝉鸣的时候想起你
  初二的日子每天都不平稳。青春期的躁动在那个夏天哧溜一下达到顶峰。而在我看来,老师们相比初一时候的疼爱有加,现在亦真正开始走向严厉。不过没关系,我有的是时间和精力去参与这场斗争,批评不算什么,叛逆又能怎样,疯玩的年纪,在我看来这就是对的。
  只是后来你生了一场大病,充满消毒药水的病房里,你的面色如被单般苍白,那时我们都慌了,一直傲然挺立永不倒下的你,现在也因为心力交瘁而暂时休息了。我们深陷在夏日昏乱的成长阳光下,挣脱逃离还是直面而上,谁也帮不了谁。
  现在想想当时的日子,我以为我是对的,我把所有扑面而来的关怀与爱,统统隔绝在外并且不顾一切地反弹回击。我低头思忖地走在校园的时候可以听见满树冗长的蝉歌,与黄叶哗啦啦对蝉歌的取笑。
  自豪地穿着校服去见你
  今年的夏天姗姗来迟,中考邻近的日子才依稀听见断断续续的蝉鸣,预示着初夏的百花齐放。在那样一段与时间赛跑、日夜苦战不容懈怠的日子里,你明明知道自己的身体再经不起半点磕磕碰碰,却还义不容辞地陪伴我们度过最后的冲刺时光。中考结束的时候,蝉鸣声响彻整个校园,宣告着这场时间战役的胜利,我们对着如释重负的你说,现在的你,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
  后来我们都成功了,我们可以自豪地穿着一中的校服跑去见你,向你证明我们大家的胜利,可是你苍白的面庞却难以恢复往日的红润。一整个暑假你奔赴在全国大大小小的医院治疗,3年来的苦心孤诣终于压垮了这个多少次面对浩大的困难却还咬牙坚持的、我们共同的母亲,你指引并且见证了一群孩子的成功,却一再忽略自己的身体。
  蝉鸣声已迈入这个季节的尾声,我们亦都走向各自新的学校,迎来新的新生入学、新的考试,只是这样似曾相识的画面,教我如何不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当时的你。可是最后,当回忆连同树叶一起泛黄,逐步走向夏季的衰弱和时光的厮磨的时候,我们又该怎样留住这一份割舍不掉的记忆呢?我望向树荫下一只只透明的蝉蜕,你说蝉儿在挣脱它们的时候怎就不会有所留念呢?就像我们在历经了3年的时光之后,怎就不会恋恋不舍地回眸?
  教师节,我抓住蝉鸣最后的停留用来纪念当时的我和你。当无数康乃馨花瓣搭建成的祝福蜂拥向你,我想像着你面颊上的笑容,用这篇文章留住三年来的无数个成长的日子,也希望你早日康复。
  心中深藏
  那个不断为我
  找寻不完美的人
  晚报小记者
  莲花中学初三(10)班 叶曼琳 

  从小学到现在,教过我的老师大概已经有几十个了。仔细想想,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都是性格很有特点的。或是温和,或是严谨,各有不同。
  我的语文老师是个很普通的人,胖胖的很可爱。入学时,她像大多数老师那样开始向我们自我介绍,她说道:“我姓陈。”说完,便很洒脱的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大大的“陈”字,颇有点龙飞凤舞的味道。小学的老师每个人的字都写得很工整,好像每位老师都特地去练过正楷一样。可眼前这个语文老师的字,与我从小所接受的模式是大相径庭的。后来我渐渐发现,学校里的大多数老师都是“练过草书”的。
  渐渐适应中学生活以后,每到上语文课时,班里的气氛总会很活跃。或许是被陈老师的提问激起了兴趣,也可能是因为她在讲课过程中常常穿插自己的生活故事与一些有意思的话题,让我们在上课之余还能找一些小乐子,缓解气氛。
  她在作文的批改上也是很认真。全班四十几本作业,两个班九十几本作业,每一本都仔细看。她在每篇文章后面写下一段评语。字数虽然不像赏析那么多,却是一针见血。期中、期末的作文,我都发挥得不错,陈老师都会跟我讲讲不足与优点。她待人的态度很和气,在与人交流时,也是娓娓道来。就算是再性急的人也会接受她的建议。
  可每次我稍有成绩,陈老师都说我是从小培养出来的,她不敢居功。殊不知,正是在她对我的一次次谈话中,我不断改进,才能有这些成绩。老师可能没有察觉自己在潜移默化中让我进步,但是我却要感谢她给我提出的那些建议。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但人可以在一次次找寻不完美之后,愈发完美。或许陈老师就是这个在不断为我找寻不完美的人。
  她还有很多细节,最重要的是她在我的心里,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也许很久以后,我无法记得她的一颦一笑一蹙眉,但我会记得自己曾经有这么一位很好的老师。
  我是新生
  你是我的眼
  晚报小记者
  厦门一中初一(9)班 徐千越 

  亲爱的白老师,你说把一个人揉进灵魂里的方法有多少种。
  说实在的,在这里我会怕。怕自己的微茫。而我看到了你眼里透亮的光,像是一道细长温婉的射线,交织穿梭在灰的天,然后亮起来。你知道吗,这让我勇敢。
  军训很累。我听到你说的“严格要求!”也看到你默默地拍同学的肩膀,帮女同学拨开蜿蜒在皮肤上的发丝。更让我惊叹的是你可以准确地叫出全班55人的姓名。
  我站在3年时光的起点。眯起眼甚至可以隐约看到这条路上狰狞的荆棘丛林。有灼热的星火、有光亮的太阳、有嘶吼的飞禽走兽。但他们都说它最终通向美好。我不害怕。
  猜猜看3年以后,我们会不会哭着分开?我看见有人在黑暗中点了头。
  分开后我会浅笑着想起你。告诉别人就是有人可以钻进灵魂,占据回忆,在生命发芽。
  “你是我的眼/带我领略四季的变换/你是我的眼/带我阅读浩瀚的书海/因为你是我的眼/让我看见这世界就在我眼前……”
  你说我们会不会一起找到,那出彩的魂魄,会歌唱的血肉。
[责任编辑:苏文彬 来源:厦门晚报] 点击查看更多[学而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