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锻造政治素质过硬的教员队伍

2024年05月15日 15:49 来源:解放军报

  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高修尧

  重视师德师风是中华民族的千年传承,“师者,人之模范也”“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等为历代师者所尊崇。新时代以来,习主席指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明确“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并提出“四有”好老师标准。近日印发的《新时代军队院校教员师德师风准则》(以下简称《准则》)明确了新时代军校教员职业规范。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主席关于师德师风建设重要论述,把《准则》要求落到实处,扭住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关键,抓住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员队伍。

  涵养大德大爱。德与爱不是与生俱来的,仅靠自觉是不够的,需要持续改造启发。教育者先受教育。为党育人、为军育才,首要标准是政治过硬,必须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党的创新理论,从中汲取信仰力量和精神滋养,找到推动工作的治学良方。要抓实思想政治教育,在不间断地改造思想、祛除杂质中净化灵魂、提升境界。要灵活教育方式,在坚持课堂教育主渠道的基础上逐步推开访谈式、答辩式、微课式、演讲式等教育方法,通过面对面、一对一等方式把脉思想、触及灵魂,引导教员扎根讲台、潜心育人。要发挥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从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中找素材,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人物传递师德师风,用红色文化感召教员自觉做到立身为旗。要以文铸魂、以文化人,积极打造校园文化,建设师德园、名师路、主题雕塑等,在潜移默化中强化教员立德树人、为党育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锚定向战为战。名师必晓于实战。军校教员承载着为战使命,传递着对学生的胜战引领。强军征程使命召唤,迫切要求军校教员涵养向战为战的师德师风。必须牢记军校的军事属性,做到一切教学科研活动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要拓展内涵,有意识地加强对军事战略、军事思想、战史战例、联合作战理论、军事科技、部队演训、战斗精神等知识的涉猎和研究,真正把视野打开、把底蕴搞厚实。要广开新路,提高教员教战研战能力。一方面,要用好军事职业教育平台等加强自我学习和提高;另一方面,院校机关应系统设计和嵌入向战为战内容,通过安排教员参加当兵锻炼、跟训驻训、演习演训、技术支援等实践活动,全方位提升教员晓战教战水平。

  注重为人师表。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要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所学应为世人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一直以来,广大军校教员扎根讲台、潜心育人、知重负重、明纪守规,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影响带动学生矢志报国强军。前进道路上,广大军校教员要严格自我管理,努力成为“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塑造良好形象,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注重发挥典型示范标杆作用,既要宣传好名师大家,也要讲好平凡人的不平凡,让广大教员可信可学、见贤思齐。要认识到,身教重于言教,涵养优良的师德师风本身就是立己达人的过程。每一堂课的准备和施教、每一回辅导答疑、每一次和学生的真诚交流,都是教员们教育情怀、敬业精神、专业素养、人格力量等的彰显。这次印发的《准则》针对性导向性都很强,应引导教员经常对照、长期躬行,在自律与他律中感悟责任,正己修身、润己泽人。必须认识到,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失德失范不能迁就,对讲台上的杂音、学术上的失信、经济上的腐化等教学科研中的歪风邪气,必须坚持零容忍,在激浊扬清中守护好教书育人的一方净土。

  (作者单位:空军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