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福建,从这副对联开始……
2022-10-20 15:49 来源:福建日报

  凡有名胜古迹,必有对联。福建对联文化深厚,楹联学的开山之祖梁章钜来自福建,土楼楹联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说起“最福建”的对联,还是非这副莫属——

  这副对联用的全是福建地名。以“福”字入名,对福建人而言,有着满满的自信和骄傲。

  福建是全国唯一一个名字里面带有“福”字的省份,可以说“福”文化已经浸润在福建人民的生命、生活、生产、生意的方方面面。

(点击观看视频)

  “福”文化还有哪些故事?“福”文化承载了福建人多少文化基因与情感愿景?一起来看——

  福州闽江两岸“福”文化主题灯光秀。福建日报记者 游庆辉 摄

  千百年来,“福”文化融于闽山闽水,根植于八闽儿女心中。福建人对“福”的理解,有着比字面概念更为广阔和深远的意义。

  三坊七巷全景。福建日报记者 游庆辉 摄

  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人生座右铭;

  黄花岗烈士林觉民在《与妻书》中写道:“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还有福建船政之父沈葆桢、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最早译著西方文学作品的林纾、献身维新变法的林旭……

  这些人不独为福州、福建做出杰出成就,更成为中国近现代化的启蒙者推动者。这些思想都强调追求幸福不仅是个体的事,应当把个人冷暖、集体荣辱、国家安危融为一体,为他人、为社会谋幸福。

  古往今来,福建人以各种方式信仰福、祈求福和接纳福。

  永定初溪的福建土楼每年新春都要举办隆重的祈福活动,已延续数百年。

  在长汀濯田升平村,每年农历二月初二都会举办经典民俗活动百壶宴。

  傩面祈福、畲剪寄福、畲绣传福……在畲乡大地上,“福”文化随处可见,“畲”味十足。

  闽菜经典佛跳墙最早名为“福寿全”,取吉祥如意、福寿双全之意。莆仙地区的特色美食红团,不仅色泽鲜艳、香甜可口,最吸引人的,要数那精致美丽的“福”字花纹。

  近年来,“福”文化不断出圈。“福”文化在被传承的同时,还被创造性地融入到现代产业之中,被赋予新的内涵。

  “七溜八溜,不离福州”,在这有福之州,城市休闲走廊——福道仿佛空中走廊一般,串联起城内五个公园和多个人文自然景观,景色美不胜收。

  “福”成了全省现代化产业的标志性品牌,助推产业快速发展。

  脱贫攻坚战中,“福”字号农产品立下大功劳,成了人们致富增收的法宝,福茶、福菌、福果、福菜、福稻等一批具有深刻福建烙印的“福字号”绿色农产品,正以“福”之名闯市场。

  2021年,福建茶叶、蔬菜、水果、畜禽、水产、林竹、花卉苗木、食用菌、乡村旅游、乡村物流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2.2万亿元,形成农业特色产业百亿强县9个、十亿强镇79个、亿元强村146个。

  “福”字号农产品全国闻名,“全福游 有全福”吸引着八方来客。

  福建现有5A级景区11处,成为全国第二个实现“市市有5A”的省份,各地旅游部门持续推出“福往福来 福建来见”“遇见福建 有福相见”等“福”文化旅游线路,并向市民和游客免费发放20220张全省通用的实名制电子惠民卡——“福游卡”。持卡游客2022年内游览省内所有5A级旅游景区、重点4A级景区、部分温泉景区均可享受门票优惠。“逛福山、游福水、听福戏、拍福照、购福礼、开福运、玩福潮”……在福建可以收获满满的“福”气与幸福感。

  2021年,全省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达4.07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894亿元,分别为2012年的2.38倍和2.49倍,年均增速双双突破两位数,分别达10.1%和10.6%。

  福建以文化遗产资源、文艺作品、公共文化为媒,传承弘扬“福”文化。

  三明万寿岩遗址成功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录;

  泉州永春苦寨坑窑址跻身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福州闽侯昙石山遗址成功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三坊七巷成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

  “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截至2021年底,全省共有可移动文物46.9万件/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42处。福建现在有世界文化遗产4处,联合国非遗项目8项,还有145项国家级非遗项目。福建是我国迄今在国际非遗保护三个系列上获得“大满贯”的唯一省份。

  莆仙戏《踏伞行》摘得第十七届文华大奖;

  芗剧《保婴记》、高甲戏《大稻埕》、闽剧《生命》分别获得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闽剧《双蝶扇》、芗剧《谷文昌》等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年度重点扶持剧目,我省作品入选该工程的次数和剧目数为全国最多。

  福建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45项,位列全国第9位;代表性传承人143人,位列全国第5位;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个。全省超过80%的县级及以上图书馆、文化馆达到国家三级馆以上标准;全省建成公共图书馆96家、文化馆97家;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形成。

  精神文化动力,能转换成强大的生产力,促进着社会经济方方面面的发展。福建人杰地灵,闽商遍布全球。凭借“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闯劲,搏击商海、勇立潮头,闽商逐渐成为一支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重要影响的企业家群体。

  目前,旅居世界各地的闽籍华人华侨超过1580万,分布在全球188个国家和地区,可谓“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福建人”。

  去年,福建共有17家企业上榜“202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6家企业入围“2021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6家企业入围“2021中国服务业民营企业100强”。

  如今,福建民营企业贡献了全省70%的GDP、70%的税收、70%的科技成果、80%以上的就业岗位、90%以上的企业数。2021年,民营经济贡献了福建53%的进出口、57%的投资、70%的生产总值、80%的就业和税收、97%的企业数。

  截至2021年底,全省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数662.1万户,民营经济市场主体五年来增长了约1.5倍,在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福建人民深刻演绎着“福”

  不仅是美好的祝愿和期盼

  更是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落实

  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全面实现

  “福星高照,福佑中华”

  用奋斗谱写出的幸福新篇章

  正奏响在八闽大地

  传播到五湖四海

展开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 李伊琳,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