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这扇窗口 洞见“闽人智慧”
2023-06-09 09:32 来源:福建日报

image.png

  文博会福建馆外景

  厦门网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记者 林清智 文/图)盛夏时节,南海之滨,一年一度的文化产业盛会再度上演——6月7日,为期5天的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正式开幕。

  作为中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深圳文博会是助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扩大文化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

  珠江潮涌千帆竞。在这个文化产业成果、资源和人才汇聚的国家级“舞台”,文化璀璨多元、产业蓬勃发展的福建怎样展示自己?

  (一)

  7日,福建馆以“闽人智慧”为主题,在12号馆——文化产业综合馆(B馆)亮相。

  什么是“闽人智慧”?

  “千百年来,福建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寻觅和践行发展之‘道’,形成了崇高的精神理想与价值追求,积累了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生存方法与高超谋略。这些‘知’与‘行’,形成了闪光的思想、革命的贡献、先进的文明、精湛的技艺、非凡的创造,这些,我们将其统称为‘闽人智慧’。”省委宣传部文产处处长黄辉昌介绍道,这些内容也印在了展馆的入口处,上面有两行大字:“在‘闽人智慧’里,读懂不一样的福建。”

  本次参展为何以“闽人智慧”为主题?

  记者了解到,2021年以来,福建推进实施“闽人智慧”系列主题传播计划,通过近两年来的宣传传播,“闽人智慧”深入人心,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引发广泛持续的讨论。本次福建馆以“闽人智慧”为主题,通过挖掘“闽人智慧”内涵,梳理“闽人智慧”脉络,讲好“闽人智慧”故事,融入“海洋文化”、“福”文化等文化标识,宣传展示自古以来蕴藏在文化产业中的“闽人智慧”。

  步入展区,右侧一个蓝色书架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书架上,整齐摆放着数十本《闽人智慧》丛书,这是福建文化出版业的最新成果之一,每套丛书包括三本,分别是《你未必知道的福建》《你未曾料想的福建》《你未能触摸的福建》。这些书引来不少观众驻足翻阅。随手翻开其中一本,第一篇的题目是《点草成金,福建菌草助力全球脱贫》,主角是林占熺。

  “前几天,以林占熺为原型讲述菌草援外故事的电视剧《幸福草》开拍了,以蔡威烈士为题材的电视剧《激战苍穹》也开机了。”7日上午,面对光临福建馆的首批观众,解说员这样介绍。

  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影视产业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占据重要位置。两部主旋律影视剧的开拍背后,是异军突起的福建影视产业——

  省内形成了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厦门、平潭、泰宁三大影视基地和20个重点影视外景拍摄基地全体系格局,陆续引入了影视生产创作、特效制作等各类企业超过1500家;中国电影资料馆安溪数字资源中心项目落户数字福建(安溪)产业园,规划建成中国最大、全球前三的数字电影大数据存储、修复和制作中心;过去十年中,福建电影备案数量近2000部,9部本省出品影片票房过亿元,由福建第一出品的电影全国票房累计超37亿元;福建还拥有中国电影金鸡奖、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和IM两岸青年影展等节展资源,电影节的数量和质量位于全国前列。

  (二)

  记者了解到,福建馆展区面积达540平方米,有参展商19家,展出内容分“你未必知道的福建”“你未曾料想的福建”“你未能触摸的福建”三大部分,分别展示海洋船政文化、展现科技文化新气象、呈现非遗传承中的福建创造。

  “在这里,您能沉浸式‘智游’福建,感受这个有福之地的人文故事和独特创造,看到一个新时代科技文化赋能高质量持续发展的福建。”面向福建馆入口处右侧,两个机器人“笨小宝”看到有人走近便“笑脸相迎”,该机器人由福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

  另一侧,伴着即兴演奏的古琴乐曲,7个由厦门大学参与开发的机器人手舞足蹈,呈现出古今交融的和谐景象。

  记者观展后发现,传统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恰是福建馆的一大特色。

  不只是机器人与古乐器的合作,让游客惊喜的还有门头顶部的裸眼3D屏。

  潮声阵阵,奔涌的海浪看起来“溢”出了大屏,一艘福船破浪前行,与馆内摆放的福船模型相映成趣。逼真震撼的效果,引来许多路过观众停下脚步观看并拍摄。

  类似的科技元素,展馆内还有不少。

  “甲型一号”水上飞机动画模型、古田会议纪念馆线上云展厅、AR文旅智能导览眼镜、AR灯光秀……记者观察到,文化产品数字化呈现,是福建馆的另一大特色,除了能使用手机扫码观看多个数字化文旅项目,观众还可戴上VR眼镜“走进”福船内部空间,身临其境般观看福船独特的建造工艺。

  大量应用数字化有深意。

  福建,是数字中国的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23年前,习近平同志在闽工作时,极具前瞻性地提出了“数字福建”的战略构想。多年赓续奋斗,福建数字经济积累了创新领跑的深厚底气,持续为福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2022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达2.6万亿元,对全省经济总量的贡献度已经接近一半。

  “大力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也是福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举措之一。”黄辉昌介绍,福建率先制定出台推进文化数字化战略的省级实施方案,支持各地发挥“数字福建”先发优势,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建设和利用,培育一大批“专精特新”文化企业,同时积极探索5G、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技术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积累技术经验,占据发展先机。

  就在记者有感于福建的数字化成果时,一出出好戏在福建馆入口处接连唱响。

  婀娜多姿的扮相、深情婉转的唱腔、优美典雅的台步,从7日下午开始,闽剧、莆仙戏、歌仔戏等戏剧经典选段在福建馆接连上演,另有提线木偶戏、南音弹唱、泉州簪花围等精彩表演,这些独具福建特色的传统文化展示活动引来拍摄者络绎不绝。

  福建是非遗资源大省,能工巧匠、技艺营造众多,记者了解到,今年福建馆现场展出大量非遗项目,包括厦门漆画、莆田木雕、宁德白茶、福安银器、德化白瓷、建阳建盏等,观众还可体验龙岩雕版印刷、寿山石拓印、永春制香、宋代点茶等技艺,零距离感受非遗文化魅力。此外,展馆内设置了多点触控大屏,展示“闽人智慧”系列近百张图文海报——每张海报都是一项“闽人智慧”成果展示,选取放大任一海报,可全面了解“闽人智慧”的丰富内涵,感受福建文化的多元和传承创新。

  (三)

  对于福建馆,外地人怎么看?为探寻答案,记者连续两天走进展馆,随机采访了10余位来自外省的观众,他们大多表示,通过福建馆,更加深入感知了不一样的福建,加深了对福建的了解。

  “从没去过福建,以前提到福建最先想到的是沙县小吃,没想到福建的戏曲这么精彩。”深圳人马海璇说。7日下午,她带着年幼的女儿逛展,女儿被福建馆的戏曲表演吸引住,蹲地观看,久久不愿离开。

  来自四川的观众王汀尽管到福建旅游过,但同样表示,在来福建馆看戏之前,不知道福建是个戏曲大省,他感叹:“演员们的表演很生动。”

  还有不少外地观众认为,福建馆科技感十足。来自湖南、从事会展管理工作的观众胡大超就表示:“之前去过厦门,对福建的主要印象是风景好、环境优良、茶叶很多,这次福建的展馆将科技元素和传统文化结合得非常好。”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有不少观众是其他省市的参展商,他们近距离感受福建的特色文化,寻找合作商机。7日下午,来自四川广安的参展商钟敬铭,在福建馆动手制作了一幅龙岩雕版印刷作品后,随即与福建展商探讨合作事宜。

  还有外地观众看展后表示:“有机会想去福建,看看福建的大好河山,看看这些精美的工艺。”

  记者手记

  跳出福建看福建

  福建日报记者 林清智

  格局关乎发展上限。

  文博会既是一个展示平台,也是一个互相学习、交流借鉴的实践场所,远道而来参加文博会,要多“走出去”“见世面”“开眼界”,方能不虚此行。

  而这也是参加文博会的福建团成员们的共识,连日来,他们多次“探馆”,仔细观看其他省市展馆的展出内容,与同行们深入探讨。

  “来文博会参观学习,能够一站式纵览全球文化产业发展成果,领略全国各地各具特色的文化之美,一种文化自豪感从心底里油然而生。”省委宣传部政策法规研究室干部胡素雅说,她对北京展区的中轴线沉浸式体验空间、南京展区的“元宇宙方阵代表”和山东展区的淄博烧烤系列微场景印象较深,她认为,福建一定要紧跟时代潮流抓住数字化风口,多向先进省份学习借鉴好的做法,加快推动数字赋能,助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莆田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文改办主任王金煌看来,每个馆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拳头产品,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争奇斗艳。他表示,海纳百川是福建一直以来都有的文化气质,“我们完全可以取他省之长进行融合,为福建文化锦上添花,同时加强合作,比如强化与其他省份文旅产业的沟通协作。另外,我们应进一步加强文化创意与先进数字科技的融合,拓展新业态,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金量,实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参展商们在观展过程中也思考着未来。

  “全国各地乃至世界的文化产业成果齐聚文博会,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学习好机会。”莲福美术馆馆长助理张权斌表示,作为一家漆画美术馆的工作人员,他比较关注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播和展示方式,如何更好助力漆画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例如9号馆的数字文化馆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建设传承、线下线上互动结合的办展模式以及艺术品数字化传播,对我们漆画的宣传发展非常有参考意义。”

  “自古以来,琴棋书画就是中国文人素养的具体表现,我们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在正是构造中国式雅致生活之时。参观其他场馆看到了多元发展的文化产品,很值得学习与借鉴。”漳州龙人古琴非遗传承人陈碧勇表示,将全力在古琴文化复兴之路上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在采访中,记者深切感受到福建团成员对福建文化产业发展的殷切期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更大舞台展示自己的同时登高望远,立足福建、放眼全国,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传承着祖先的智慧、襟怀着海纳百川的胸怀守正创新,福建文化产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

责任编辑: 李伊琳,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