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企业看创新 | “航空关节轴承,我们也能造”
2023-06-14 09:17 来源:福建日报

  厦门网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记者 赵文娟)5月28日,由C919大型客机执飞的东方航空MU9191航班,圆满完成飞行,标志着中国民航商业运营国产大飞机正式起步。鲜为人知的是,C919“一飞冲天”的背后,离不开一家位于漳州的全国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福建龙溪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贡献。

  走进龙轴集团展示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晋辉从橱窗里拿出一张国产纤维自润滑织物衬垫,感慨地说:“当年,就是这一张薄薄的自润滑织物衬垫,让外国人卡住了我们国家高端关节轴承的‘脖子’,也卡住了我国航空航天制造业的发展。”

  关节轴承,是决定主机运转性能的核心零部件,业内称之为制造业的“关节”。我国关节轴承起步晚,技术相对落后,直到20世纪90年代,还只能生产传统润滑型关节轴承。这种轴承需要定期加注大量润滑油才能正常使用,仅能满足常规工况下的工业领域。但是,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风电核电等极端工况下,根本无法靠人工添加润滑油,只能选用免维护自润滑关节轴承。

  “如果说轴承是机械行业的芯片,那么PTFE织物衬垫就是免维护自润滑关节轴承的芯片。”集团总经理陈志雄介绍,自润滑关节轴承是将PTFE(聚四氟乙烯)织物衬垫粘贴在轴承外圈的内球面,从而形成一类固体自润滑摩擦副,使轴承在运动过程中无需加入润滑油,就能实现自润滑、免维护性能。

  早在20世纪50年代,欧美国家就已经有了PTFE织物自润滑关节轴承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但该领域在国内尚属空白。“当时,龙轴集团用的自润滑织物衬垫只能从国外买,一平方米将近10万元,而且国外卖给我们的自润滑织物质量还不高。”龙轴集团首席设计师何两加说。

  不甘心被欧美国家“卡脖子”“敲竹杠”,龙轴集团的技术团队先后于1998年和1999年赴德国、美国洽谈引进PTFE织物生产线,但吃了“闭门羹”。“对方不仅不卖,连生产车间都不让进,看都不让我们看。”何两加对当时的场景仍历历在目,“不卖给我们,难道我们中国人自己就做不出来了?不可能的事!”此话一出,龙轴集团领导层决定,自主研制PTFE织物自润滑衬垫,打破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境地。

  自润滑关节轴承涉及机械制造、热处理、表面处理、高分子材料、化工、纺织、检测试验与实验等多个交叉学科。当时龙轴集团的技术团队,除了传统的机械制造和热处理相关技术人员,几乎没有相关基础学科人才,也没有实物和标准参照,一切只能从零开始。

  “为了研究在不同承载和工况下的编织工艺,常年和车床、磨床、冲床等机械打交道的技术人员,甚至走进织布厂,向女工们学起了纺织技能。每做出一批成品,我们就马上拿到台架做模拟寿命试验,最多持续100多个小时,偶尔也有300多个小时。我们当时以为成功了,但下一次实验又被打回原形。就这样,成功又失败,反反复复。”陈志雄回忆道。

  历时近20年,经过无数次的尝试,龙轴集团终于攻克技术难关,成功自主研发出高耐磨损、自润效果强的PTFE织物自润滑衬垫。此后,龙轴集团又先后突破PTFE模塑自润滑衬垫和精密仿真挤压等关键核心技术,让飞机机械零部件实现长寿命、高可靠、多自由度地灵活运转。

  凭借出色的产品研发能力,2009年起,龙轴集团开始与中国商飞设计团队合作,为C919等国产民航飞机提供从技术标准、产品配套到应用验证全方位“一条龙”的关节轴承技术解决方案和服务。如今,龙轴集团为C919等民航飞机研制的多样轴承组件在国内率先通过合格鉴定和适航认证,现有160个以上型号规格产品列入C919等民航飞机的合格产品目录,将在起落架、舱门、机翼、飞控系统、操纵系统等关键部位实现国产化替代配套应用,也为后续全方位配套波音、空客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在不怕别人卡脖子了,航空关节轴承,我们中国企业也能造。”陈晋辉说。

  除了国产大飞机,“天眼”、神舟系列飞船、嫦娥探月工程、长征系列火箭、“天问一号”等一系列国之重器,都离不开龙轴集团为之量身定制的关节轴承。截至2022年,龙轴集团的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关节轴承品种数和产销量全球第一,全球市场占有率达15%。

  “龙轴集团将始终怀着‘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与家国情怀,以国家安全为己任,瞄准国际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从制造、智造到创造的新飞跃。”陈晋辉表示,接下来,龙轴集团将加快推进PTFE织物衬垫、模塑衬垫和精密仿真挤压三大核心技术在航空航天、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际市场的产业化应用,同时强化技术迭代创新,研制一代、应用一代、储备一代,全方位挺进全球高端产业链。

展开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 廖文焱,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