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课堂”+送教上门,让特殊儿童成长不暂停
2024-01-05 13:45 来源:福建日报

image.png

  每天固定时间,南安特教学校的老师通过网络平台,给在家上课的孩子进行专门的课程直播。

  厦门网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记者 王毅 通讯员 黄瑜鹏 陈鑫炜 文/图)

  没有学习经验,语言沟通能力不佳,走路不稳,双手基础能力不足,肌肉协调性和控制力差,不能固定指向目标物,甚至不能有效抓取物品……这样的孩子,能获得怎样的教育?

  南安市特殊教育学校的王莉莉老师,记录了自己为一名叫小珍的孩子送教上门的过程:确定孩子纳入送教班后,老师对照《儿童精细动作能力调查表》进行前测,六个一级目标——摆弄物品、基本操作能力、双手配合、手眼协调、握笔画写、工具使用,孩子的测评结果只有20分。

  老师决定利用孩子身边的生活资源,采用小步子示范教学法,提高她的双手协调能力。制定的课程中融入“捏、舀、穿、拧、撕”等单手和双手训练内容,学生在老师示范、辅助下完成相关任务。一学期结束时,老师对孩子进行后测,评估得分提高到了31分。

  11分的进步有着怎样的表现?王老师的微信收到了孩子母亲发来的一段小视频,视频里小珍帮妈妈剪开了食用盐的包装袋。妈妈激动得有些哽咽地说:“孩子能帮忙了,会帮忙了!”

  “每个残疾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他们经过学习掌握一技之长……”南安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尤志添说,重度残障学生无法到校学习一直是特教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是越是这样的孩子越需要尽早介入训练,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都可能改变他们的生活质量,甚至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7%以上。

  其实早在2013年,南安市特殊教育学校就结合实际,为重度残疾儿童开展送教上门服务。但由于辖区面积大,送教对象多、分布广、残疾类型复杂等因素,送教成效不明显,专业性和有效性也受到影响。

  2021年9月,南安特教学校推出全省首个特殊教育“云端学校”,建立起教育、民政、卫健、残联、妇联等部门“五位一体”协同联动机制,“云课堂”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学校依托互联网创建云平台,免费为送教学生配备一台40英寸彩电,免费安装“云端学校”学习终端设备,配有独立私密的页面及账号。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通过“云端学校”平台互动课堂功能,或进行远程教学,或实时开放特殊教育学校多个班级的同步课堂,还定期上门送教。专业医疗康复服务团队一方面在“云端学校”开设认知类、生活技能类、行为训练类、康复训练类和家庭支援类等五大类课程;另一方面定期上门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康复服务。

  经过两年多实践,现在南安市实现了三类残疾适龄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南安特教学校不仅有洗车设备、美甲室、水龙头气动组装线,还配备了专用教学设备的残疾人培训教室6间、实训实习室12间,保证每个参训学生均有工位。同时,云端平台不断优化,让需要送教上门的195名重度残疾学生,有了更丰富和个性化的选择。

image.png

  更多内容 扫码读图

image.png

  除了专门的电教室,在普通教室,黑板上的摄像头也能将班级情况实时传送给在家的学生,老师与同学间的互动可以看得很真切。

image.png

  校企合作办学,特教学校实习工位上的设备与工厂流水线上的完全一致。水暖班上的不少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工厂流水线工作。

image.png

  来自南安职业中专的糕点老师,为特教学校的学生上面点制作课。

image.png

  聋哑孩子在美术教室学习绘画。目前,学校油画班已有30多人就业。

image.png

  由于多重残疾等原因,孩子极其敏感。面对号啕大哭的学生,送教上门的老师要付出更多的耐心。

image.png

  每一次上门送教,老师总要针对性地准备好几个提袋的物品,方便对这些特殊的学生进行教学。

责任编辑: 吴郁莹,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