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经典向新行 窑火烈焰铸新瓷
2024-05-04 06:01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中国陶瓷历经千年沧桑,沉淀出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远古的彩陶到唐代的唐三彩,再到宋代的青瓷、白瓷,每一代陶瓷都承载着时代的印记,更让世界认识了中国。如今,陶瓷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以更加开放、创新的姿态,继续书写千年经典的新篇章。

  国潮陶瓷手工艺品受青睐

  “五一”假期,各地不少非遗文化市集成了游客的热门打卡地。在北京的这家小铺子里,憨态可掬的十二生肖雕塑、融合了岩画与陶土的个性茶杯等充满国风元素的创作,吸引着年轻人的目光。

  然而,这些为年轻人喜欢却个性夸张的风格,在陶瓷创作者李墨看来,已和二十年前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有很大不同。

  手工陶瓷创作者 李墨:在传统的这个骑马的形象上,就觉得马是很飒的,很奔腾,所以我们其实在这个形象上去做一些新的改变,这个系列的东西其实还是年轻人会比较喜欢。

  丰富的色彩、新奇的创意、个性的风格,中国经典的陶瓷工艺在传承中悄然发生着怎样的改变?一千三百公里外的“世界瓷都”江西景德镇,或许能让我们找到答案。

  传统与现代碰撞 以新方式创造陶瓷艺术

  景德镇有着千年官窑史、六百余年御窑史。早在唐代就已颇具规模。到了元代,更有了从制度到工艺的创新,特别是从西亚进口的青花料“苏麻离青”,让元代的青花瓷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在这片土地上,历经千年传承,陶瓷制作形成了从选矿到制坯施釉、再到烧窑七十二道严谨而精细的工序。如今,这里不仅有坚守多年的老工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进来,使景德镇陶瓷的器型和釉色又有了新的改变。

  杨波,一名手工陶瓷创作者,热衷于创新不同釉彩配方,他的工作室今天迎来了开窑的日子。

  “釉”是制瓷的核心技术。景德镇的颜色釉工艺以往都是家族相传,每一家一般也只会一两种釉料配比。而杨波已经研发出15种新色系。这与他雷打不动的执念有关。每当要调配一种新的釉彩,他都要埋头在工作室近一个月,不断试验。

  手工陶瓷创作者 杨波:有些颜色它跟釉色是不一样的,你上的釉它是白色的,但烧出来就是其他颜色。因为每次出现效果就跟想法不一样,会有很多的误差在里面,我们去每次都要需要调整。

  如今的景德镇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你可以往瓷器中加入任何想法”,吸引着五湖四海、甚至漂洋过海的年轻人因“瓷”而来,续写着“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盛景。各种奇思妙想在这里浴火成器,不同的文化也能不露痕迹融入泥与火的激情。

  现代科技助力陶瓷生产

  如果说,每一簇跳动的窑火背后,传承的是技艺与匠心,那么在景德镇陶瓷集团的现代化车间,则为陶瓷生产插上了工业化、智能化的翅膀。

  景德镇陶瓷集团党委书记 邓景扬:下一步,我们也会按照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引进更加自动化、智能化的注浆生产线,将大大降低传统注浆工人的劳动强度,并且大幅提升产品的效率和质量。

  “先进陶瓷”:景德镇产业转型升级突破口

  近年来,景德镇推进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从艺术陶瓷到日用陶瓷,从工业陶瓷到先进陶瓷,产业整体优化升级,形成了“大陶瓷”格局。而先进陶瓷中的一块小瓷片,就可能在国之重器的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

  总台记者 易文韬:在我手中,这一块儿像巧克力大小的零配件就是航空陶瓷刀具的刀片部分,陶瓷刀片具有优秀的耐磨性、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可以以更高的切削效率对高温合金进行切削工作。

  1000米,是这块陶瓷刀片每分钟完成的切削线长,而在以前,传统的常规刀片每分钟只能完成30米。以航空发动机机匣原材料为例,陶瓷刀片的应用,可以以常规刀片50倍的切削速度进行切削,并可以以综合切削12.5倍的效率完成工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孙剑飞:以前,我们这种刀具大量的都是依赖进口,现在我们已经得到了充分验证,实现了完全的国产化,实现完全的自主可控。

  现在景德镇的陶瓷,体现的不仅是技术、艺术,还有高科技。这些具备光电、声学、磁性、透光等特殊性能的材料,应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医疗、半导体、芯片封装、通讯电子等多个高科技领域。陶瓷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自古至今从未断流。眼下,景德镇正以独特的方式焕发新意,千年陶瓷文化在传承保护中不断活起来、亮起来、热起来。

  看看一件陶瓷从泥土到成品要经历的一道道流程,就能明白什么叫“致广大而尽精微”。火候的分毫变化,成品的千差万别,一代代制瓷匠人都在追求对火候与材质的极致把控,破解窑变的秘密,用作品在技艺的顶峰相见。他们接力守护这炉火,让陶瓷从生活走向艺术,又从艺术走进代表未来的新工业。炉火不灭,匠心永存。向新而行的千年经典,能够承载所有时代的想象力。

展开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 李伊琳,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