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四川一名2岁女孩被烈犬撕咬事件,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女童的不幸遭遇让人揪心。事件发生后,大家对部分养狗行为的看法过于激烈,本来是不文明养犬行为造成的问题,现在却逐渐演变成了不养狗的人和养狗人之间的矛盾,还促成了狗嘴套、驱狗神器的热卖。
狗咬人的事情,近年来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关于“加强犬只管理 倡导文明养犬”的呼声越来越高,目前已有不少地方出台举措规范文明养犬行为。厦门亦是如此,将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2个月的违法养犬行为集中整治行动,以整治为抓手,以文明为导向,倡导文明养犬新风。
此种做法,真的能实现人狗“和平共处”吗?互联网上,不同观点的博弈仍在继续。在此,有三大疑问需要回答。
其一,在全社会严查的压力之下,是否会有不愿意办证的人直接遗弃犬只,让原本有家的狗变成流浪狗,又成为城市的一大安全隐患?
其二,办理狗证的程序、流程是否简单快捷?办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是否完备?是否准备有多样性的应对机制?比如最常见的问题:犬只血统如何快速确认。
其三,集中整治行动肯定会有效果,那行动结束后呢?是否应该常抓不懈?还有,加重对不文明养犬人的处罚,从而提高养犬门槛,会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从常识、常理、常情看,我们不能因此事件而否认市民养犬的正当性,也不能污名化动物伴侣存在的意义,现在大家生活、工作压力大,养一只狗治愈日常,是很多人的想法。但遛狗不牵绳、狗屎不清理、犬吠扰民、没办狗证……这些不文明养犬行为确又存在。
对于养犬包括处理流浪狗,我们确实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法规来管理。在厦门,《厦门经济特区养犬管理办法》已于2022年5月实施、养犬管理实现全程网办、全市六区同步推进养犬执法专班……
其实规范管理只是辅助,重点还是养犬人。厦门一直以来都注重通过更有温度的宣传引导,来增强养犬人的规则意识和文明理念,努力营造全社会文明养犬的良好氛围。
作为个人,我们如果养犬,就必须要求自己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养犬前要做好心理准备,要考量你的经济能力,一旦养了就不能抛弃它,要做到“一旦选择,终身负责!”
其次,养犬人应树立文明养犬意识,比如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办狗证、做好防疫措施、不扰民、出门要佩戴狗绳等,让这些动作成为自觉的习惯。正如有句话说得好:“依法养犬,文明养犬,别让你的爱成为别人的痛!”
文/廖文焱
责任编辑: 连芊,赖旭华,叶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