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332天+98.6%+100%!重庆蓝天、碧水、净土背后的守护故事
2023-01-13 13:4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重庆1月13日电(李华曾 陈雨)冬日,行走在重庆市铜梁区虎峰镇小安溪河畔,河水清澈,水草摇曳,鱼翔浅底,两岸植被茂密。

  小安溪河发源于永川区永荣乡阴山白龙洞,在铜梁流经10个街镇,全长170公里、流域面积1724平方公里,是铜梁人名副其实的“母亲河”。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养殖场和工业废水直排等原因,小安溪河的河水变黑,鱼虾绝迹,常年散发出一股恶臭。

  关停转改沿岸纸厂,加大城镇生活、工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一系列综合整治后,如今的小安溪河清水流淌、水鸟嬉戏。

  小安溪河重回岸绿水清是重庆守护蓝天、碧水、净土的生动实践。近年来,重庆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聚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到更深层次抓落实见成效。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性和坚韧性不断增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气质更佳、颜值更高。

  来自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的数据显示,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连续3年获“优秀”;2022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为Ⅱ类,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98.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2天;土壤、地下水、声、辐射等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智慧环保守护“重庆蓝” 332天空气质量优良 

  冬日山城,守护蓝天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正紧锣密鼓地进行。

  在位于重庆园博园南门内的重庆市大气监测站鸳鸯站,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大气室工作人员李峰正在检查站内各台分析仪运行状态、辅助设备空调和除湿机的工作状态。这个自动监测点从采样到分析一应俱全,让空气质量监测从过去的靠人工变成了现在的靠数据。“有了自动监测站就像有了‘智慧大脑’,能实时发现和处置问题,助力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为了让污染空气质量的行为无处遁形,近日,涪陵区生态环境局借助走航车、无人机等进行VOCs、颗粒物等空气污染物的监测,实时掌握污染源情况。“通过这些科技设备,我们不仅节约了人力,还可以快速巡查,第一时间探测出污染源。”涪陵区生态环境局局长邱国光介绍。

  据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处处长罗财红介绍,近年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依靠大数据、高精尖监测设备、智能识别监控等技术手段和专业技术力量,精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罗财红介绍,2022年,重庆通过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平台、大气超级站诊断分析平台,每日会商研判空气质量形势,9次启动污染预警,并对每次污染过程开展事后污染成因及应对情况评估分析;通过激光雷达扫描、走航监测等技术巡查106次,发现污染高值区156个;利用高空瞭望系统发现露天焚烧、扬尘污染1.3万余个;通过大气污染防治信息系统发送错峰生产信息307万余条。

  来自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重庆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2天,无重污染天,评价空气质量六项基本指标连续三年达标。

  深化流域综合治理 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8.6% 

  春节临近,位于重庆市巴南区的花溪河畔,依旧河中碧波荡漾、两岸绿草青青。

  花溪河是长江右岸一级支流。过去,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花溪河两岸污水严重超排,河流污染日益严重。为全面消除花溪河下游河段的黑臭水体,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巴南区对花溪河中下游水环境进行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水环境整治工程、水生态整治工程、水环境治理配套工程、智慧水务工程等4个方面,共22个大项目、300余个子项目。

  “我们通过流域综合治理,切实把原黑臭水体打造成为清澈灵动的生态河流,重现了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好景象。”巴南区生态环境局局长蒋渝表示。

  重庆市环境科学院水研所副所长敖亮表示,流域性是江河湖泊最根本、最鲜明的特性。治水只有立足于流域的系统性、水流的规律性,正确处理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结构与层次、系统与环境的关系,才能有效提升流域水安全保障能力。

  为了推动流域综合治理,解决跨境河流治理过程中上下游推诿扯皮问题,2018年重庆市对19条跨区县河流实施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交界断面水质提升的,下游补偿上游,水质下降的,上游补偿下游。截至2021年,重庆累计实现区县横向生态补偿5.4亿元。

  2022年,重庆市还印发了实施《重庆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系统推进流域保护修复。印发贯彻落实第4号市级总河长令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常态化巡访暗访、流域综合治理、水环境联合执法。

  来自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重庆不断深化流域综合治理,强化重点领域攻坚,进一步深化区域协同治理,与川渝携手联防联治,纵深推进两地水生态共建共保,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持续保持为Ⅱ类,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8.6%,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循环经济助力绿色发展 中心城区城市生活垃圾100%无害化处理 

  日前,黔江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场正式点火运行。通过焚烧发电,转运至此的生活垃圾将转变为清洁电能。该项目建设规模为700吨/天,年发电量4000万度以上。

  作为重庆的特色美食区县,黔江区还建立了配属的餐厨垃圾处理中心,该中心采用“高温厌氧”工艺,将餐厨垃圾转变为清洁天然气和生物柴油,可以日处理餐厨垃圾150吨、处理病死畜禽1800吨/年,年产天然气250万立方米,生物柴油2700吨。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如今都不再被浪费,而是被利用了起来。”黔江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依托黔江区的环保产业园,黔江还集中推进多类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设施建设,如今已建成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医疗废物处置、一般工业固废填埋于一体的固体废物循环产业链,满足城市循环绿色发展的需求。

  “重庆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餐厨垃圾做到应收尽收,资源化利用率达100%。”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处处长吕俊强说。目前,重庆已经建设了11座餐厨垃圾处理厂,构建起覆盖城乡的餐厨垃圾片区收运处理系统,取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丰收。

  在加大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同时,重庆还不断推进原生生活垃圾和城镇污水污泥无害化处置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当前,重庆全市共建有82座污水处理厂、44座污泥无害化处置设施。2022年,重庆中心城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城镇污水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近100%。

  吕俊强表示,接下来,重庆将着力构建完善的固体废物循环产业链,推动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线性经济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经济模式,用“无废”理念建设“节约”型的城市,让城市发展更加绿色。

展开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 李伊琳,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