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汇聚金融活水 建设金融强市
2022-10-14 15:31 来源:厦门日报

  市金融监管局持续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图为厦门两岸区域性金融中心片区。(记者 黄嵘 航拍器摄)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吕洋 通讯员 苏晨 本版图/市金融监管局 提供 (除署名外)近年来,厦门金融业态快速发展,在服务地区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促进我市金融发展、深化金融改革和维护地方金融稳定的政府直属部门,厦门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前身为市金融办)自成立以来积极发挥组织、协调、服务、监管等职能,为建设金融强市保驾护航。

  近年来,我市金融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产值快速提升、产业体系不断完善。2021年,我市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2.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金融业营收比2012年增长4.5倍,达1909亿元,近十年年均增速20.7%。金融业成为厦门市率先突破千亿规模的产业链群,是厦门市“4+4+6”现代产业体系之四大支柱产业集群之一,也是规模最大的服务业,目前金融业总资产突破2.5万亿元,各类存贷款余额突破3万亿元。据了解,目前全市共有银、保、证金融机构275家,其中法人金融机构19家,另有融资性担保公司、典当行等地方金融组织484家,形成功能完备、品种齐全、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

  打造多元金融产业集群 私募基金发展成效突出

  推动金融产业发展,助力金融强市建设,市金融监管局先行先试,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其中,该局出台覆盖金融产业、特色金融、金融人才、企业上市的“1+1+N”金融政策体系,在2021年第十三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报告”中,厦门金融政策综合支持力度跻身全国第二;在全市布局建设私募基金、金融科技、黄金产业等特色金融园区;引进建信金融科技、京东科技、新希望金融、腾讯云等金融科技头部机构来厦布局,形成功能鲜明、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创新集群。

  同时,市金融监管局积极开展金融招商,筑巢引凤,引“基”入厦,私募基金发展成效突出。近年来,该局成功举办3届中国母基金峰会,古地石基金小镇、杏林湾基金集聚区形成品牌效应,中金、鼎晖、红杉、高瓴等头部机构齐聚厦门,全市基金注册规模从2012年底不足400亿元增长到3900亿元,实现翻三番,成为培育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通过基金引项目、引资金、引人才成效显著。2020年7月开展合格境外投资者有限合伙(QFLP)试点以来,已累计落地11只外商基金、总规模110亿元,成为引进优质境外资金的重要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市金融监管局立足厦门,持续深化两岸金融合作。设立全国首家两岸消费金融公司(金美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全国首家两岸合资证券公司(金圆统一证券有限公司)、大陆首只台商基金(台商海峡两岸产业基金),在厦台资金融机构达到12家;先后开创对台跨境人民币贷款、现钞调运等多个“全国第一”;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华懋科技、建霖家居等7家台资上市企业,已成为台企上市发展的重要集聚地。

  建霖家居、力鼎光电在上交所主板上市,这是我市首次两家企业同日上市。

  贯彻新发展理念 打造绿色金融数字金融“厦门经验”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厦门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取得重大突破,信贷投放结构持续优化,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显著提升。特别是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普惠金融等产业金融大力发展,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不断加大,金融营商环境“获得信贷”指标全国领先。

  当前厦门正在推进“两高两化”建设,厦门的绿色金融和数字金融首创不断,走在全国前列。其中,我市获批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数字人民币等试点,打造金融科技创新创业全国品牌赛事。特别是在市金融监管局的积极努力下,我市出台促进绿色金融发展十条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围绕宜居城市建设、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等特色领域,创新海洋碳汇交易、碳效信贷等金融产品与配套服务,探索碳补偿绿色实践和减污降碳新路径。绿色融资余额突破千亿元,绿色债券发行实现零的突破,为厦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做出积极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12月,市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厦门市中心支行、厦门银保监局等七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厦门市绿色融资企业及绿色融资项目认定评价办法(试行)》,在全国率先构建海洋产业入库直通车模式,目前入库企业和项目突破100家,积极构建厦门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的集成方阵,努力探索形成我市绿色投资和绿色融资的新高地,力争打造数字化绿色金融服务的“厦门经验”。

  ▲厦门市首批百家绿色融资企业及项目发布仪式在厦门产权交易中心举行。

  推动地方金融稳健发展 助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作为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金融组织在服务区域实体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市金融监管局积极推动地方金融组织稳健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地方金融组织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助力稳经济大盘。2022年至今,我市融资性担保公司为2.86万户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145.22亿元;小额贷款公司累计贷款额达114.50亿元;典当行实现典当总额39.97亿元;区域性股权市场累计展示企业399家,挂牌交易企业58家,展示并托管企业53家,实现融资7.38亿元;商业保理公司累计投放保理融资款82.85亿元;融资租赁公司累计投放资金约200亿元。同时,为强化地方金融组织监管,市金融监管局根据《厦门经济特区地方金融条例》对我市地方金融组织开展检查,促进地方金融组织合规经营。

  此外,市金融监管局会同中央驻厦金融监管部门共同做好金融风险的防范处置工作,通过不断创新宣传方式,提升群众防范风险意识,紧盯非法金融活动,围绕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组织各部门、各区和街道开展金融领域风险常态化排查,维护地方金融安全稳定。

  【亮点】

  规模壮大

  金融业成为厦门市率先突破千亿规模的产业链群,是厦门市“4+4+6”现代产业体系之四大支柱产业集群之一,也是规模最大的服务业

  改革创新

  出台覆盖金融产业、特色金融、金融人才、企业上市的“1+1+N”金融政策体系,在2021年第十三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报告”中,厦门金融政策综合支持力度跻身全国第二

  【数字】

  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2.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

  金融业营收达1909亿元,比2012年增长4.5倍,近十年年均增速20.7%

  金融业总资产突破2.5万亿元,各类存贷款余额突破3万亿元

  【点击】

  数字人民币点亮鹭岛

  开创多个“第一”

  今年4月,厦门正式成为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6月27日,厦门“2022欢动e厦”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活动在磐基启动,作为福建省首发的大型数字人民币红包活动,标志着厦门数字人民币试点全面推广。开展试点以来,市金融监管局推动数字人民币在交通、商贸、市政缴费、旅游、教育等领域的全面应用,并先后落地全国首笔数字人民币公积金贷款、全省首笔数字人民币政策补贴、首笔小额贷款业务、首笔港澳台胞境外手机开通数字人民币等多项首创业务。

  健全多元纠纷解决体系

  优化营商环境

  市金融监管局深化地方金融案件诉前调解,健全“调裁诉一体”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体系,助力优化营商环境。该局会同市中级人民法院等部门指导调解中心加大金融纠纷诉前化解力度,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被评为福建自贸区第19批创新举措。成立一年来,调解中心共接收案件3280余件,标的额18.93亿元,为金融消费者节省诉讼费用等共1700余万元。

  推进高层次金融人才评选

  助推产业发展

  为进一步推进金融产业发展,2020年以来,市金融监管局两次组织评选厦门市高层次金融人才,共有2批57位金融人才获评,包括行业领军型人才20名,高级精英型人才20名,青年骨干型人才17名。高层次金融人才评选工作在我市金融行业反响热烈,金融人才表示感受到政府对人才的重视和尊重,有效激励了更多金融人才发挥表率作用,积极投身我市金融强市及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 李奕佳,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