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素庐”位于翔安区澳头社区 是有故事的洋楼
2023-03-22 06:36 来源:海西晨报

  口述人

  苏圻天

  澳头社区老年协会原会长

  小时候,我在“我素庐”上学,长大后在“我素庐”工作。历经战火洗礼和岁月变迁的“我素庐”重获新生。

  修复前的“我素庐”。

  “我素庐”屹立在澳头村村口附近。记者 张雅雯 摄

  老建筑名片

  “我素庐”位于翔安区澳头社区,是一幢欧式两层建筑,始建于1934年,占地近400平方米,其造型和规模在当时同安实属罕见,两厢为半圆形前突,正面立有8根罗马式圆柱,柱式为爱奥尼克式加中国式的花卉雕塑,两柱之间以花卉浮雕相连,增添了建筑的艺术气息。

  厦门网讯(海西晨报记者 张雅雯)澳头是闽南著名侨乡,曾有许多人背井离乡,“过番”谋生。至今,村里仍保留着许多侨房,其中有一栋叫“我素庐”的建筑尤为特别,它就像是那段历史的缩影。

  “我从小在澳头长大,只有在日本鬼子来的时候才离开过澳头,到前面一个村庄住了几年。”近日,澳头社区老年协会原会长苏圻天向记者讲述了“我素庐”的由来与变迁。1936年出生的他,是澳头社区公认的“活地图”“老历史”,对澳头历史如数家珍。

  由爱国华侨兴建

  “我素庐”屹立在澳头村村口附近的湖畔,虽然历经岁月冲刷,墙面斑驳脱落,但建筑正面的罗马式圆柱,以及窗台花卉浮雕,依旧十分抢眼。

  “‘我素庐’是由澳头乡贤、新加坡爱国华侨蒋骥甫在1934年兴建的。”苏圻天告诉记者,儿时他常常听爷爷讲述“我素庐”的由来。相传,蒋骥甫决定在家乡建房子,是为了迎娶一位美丽的姑娘,辅助照看家乡的财产。当时,他在澳头村“龙舟池”南岸找了一块空地,兴建一栋二层楼的私宅,房子坐南朝北,是一栋欧式的白色小洋楼,起名“我素庐”,寓意我行我素。

  蒋骥甫还特地邀请当时厦门书法家洪鸿儒题写“我素庐”,并采用门匾的形式在大理石板上镌刻这三个字,建房时装在一楼正门上方。

  “蒋骥甫生于清末,是澳头著名华侨。”苏圻天说,因环境所迫,年轻时蒋骥甫只身南渡新加坡寻求发展。初期,蒋骥甫在族亲经营的商行任职,略有积蓄后,便与陈嘉庚合创橡胶园。不久,蒋骥甫又创办橡胶厂,继而扩充产业,创立民生树胶厂有限公司,业务蒸蒸日上,获利颇丰。发迹后,他回到故乡,兴办各种公益事业,立志振兴澳头。

  战时遭炮击轰炸

  抗战期间,澳头这个原本风光旖旎的美丽渔村饱受摧残,全村几百间闽南古厝被炸毁,村里到处是断壁残垣,一片荒凉。

  “抗日战争时期,澳头受尽日寇炮弹蹂躏,‘我素庐’也遭受过炮击。”苏圻天回忆,1937年,日寇占领金门,多次开战舰到澳头附近海域,炮击澳头村。“我素庐”二楼顶上一对浮雕狮子中间拱托的一个圆球,就被日军战舰炮击过。“我素庐”还曾被日军飞机投下的一颗炸弹击中,炸弹从二层楼顶直穿而下,将二楼西侧一片墙体炸倒。直到解放后,1957年澳头派出所成立,代替部队驻军,派出所办公地点设在“我素庐”,才重修被炸的房间。

  记者实地走访“我素庐”,看到一楼一个房间内长了一棵参天大树,枝繁叶茂,直冲楼顶。据介绍,这就是当年遭日军飞机轰炸的房间,不知何时长出了这棵大树。它一直矗立在那儿,见证那段历史。

  当过小学教学楼

  “我素庐”不仅当过派出所办公地点,还曾当过学校教学楼。据苏圻天介绍,蒋骥甫幼时家贫,11岁时进入私塾念书,15岁时因生活困难辍学。少年失学,使其心灵蒙受创伤,发家后决意在家乡兴办学校。于是,1926年他在澳头独资创办私立觉民小学。“当时不仅仅澳头村的孩子在这里上课,就连周边一些村的孩子也到这里来学习。”苏圻天说,抗战期间,觉民小学遭日寇飞机轰炸,校舍被炸毁了一半,加之战时乡民纷纷外逃,学校因此停办。

  抗战胜利后,澳头人和海外华侨重燃建设家园的希望。1946年春,新加坡澳头华侨乡亲组织“鳌东同乡会”,出资在“我素庐”复办澳头觉民小学,“我素庐”被当成教学楼使用。

  曾是地下党据点

  “我小时候就在‘我素庐’上学。”苏圻天说,“‘我素庐’当时不仅是校舍,还曾是地下党活动的据点。”

  他告诉记者,1949年4月,国共谈判破裂,解放大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国民党军队龟缩厦门岛,妄想负隅顽抗,澳头成为战略要冲。中共(闽西南)地下党组织意识到澳头是厦门、香港等地连接安溪内陆地下党组织的“桥头堡”,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便以澳头觉民小学为掩护,在“我素庐”设立地下交通站。中共(闽西南)地下党组织领导人彭金励、施金权等经常以“我素庐”为据点,开展地下革命活动。

  据苏圻天讲述,当时的觉民小学校长蒋才培,教师苏敦厚、吕婷婷、蒋尊贤等以自身的身份为掩护,吸收教师和高年级学生参加秘密活动,与国民党作斗争。

  “这里曾经有个天井,可以直奔楼顶。”苏圻天说,澳头解放前夕,国民党派兵包围“我素庐”抓捕地下党员。危急关头,地下党员就是通过那个天井上楼顶,逃脱抓捕。

  “解放后,‘我素庐’一度被征用为派出所、大队部办公场所。”走进“我素庐”,记者发现,墙壁上贴着一些标语。苏圻天介绍,这些标语都是派出所留下的。

  “小时候,我在‘我素庐’上学,长大后在‘我素庐’二楼工作。”苏圻天说,他曾在大队工作,负责管理文书。

  “现在来‘我素庐’参观的人很多。”苏圻天告诉记者,近年来,在政府支持下,澳头社区及相关单位对“我素庐”进行了修复。历经战火洗礼和岁月变迁的“我素庐”重获新生,以独特的魅力吸引游客前来观光。

展开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 李奕佳,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