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三人被评为全国“生活垃圾分类达人”
2023-06-08 11:02 来源:厦门日报

  厦门网讯(文/图 厦门日报记者 柯笛 通讯员 林时蔚)近年来,厦门垃圾分类工作持续深入推进。在不久前的首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活动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开展2023年全国“生活垃圾分类达人”推选活动,来自我市的王仁洋、王虹艳、顾守在获评全国“生活垃圾分类达人”。他们有的在社区以贴心服务引导居民主动分类,有的结合丰富的基层经验积极开展宣传培训,有的四年如一日坚守岗位改善垃圾投放点……他们用辛勤的付出,让城市更加文明洁净。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带动更多居民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积极贡献力量。我市垃圾分类工作者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表示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强烈的担当、更加严格的标准,集智集力把垃圾分类工作做实做细,推动我市垃圾分类工作再上新台阶。

  东孚街道天竺社区党支部书记王仁洋

  贴心服务 引导居民主动分类

  

王仁洋(右)在垃圾投放点检查台账。

  王仁洋是海沧区东孚街道天竺社区的党支部书记,也是名副其实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达人。近年来,天竺社区获评厦门生活垃圾分类相关多项荣誉,社区居民深深为此感到骄傲。

  几年前,社区根据工作要求进行“撤桶并点”时,王仁洋召开小区居民代表大会,居民的事居民自己议自己定,通过现场讨论、表决,明确点位的具体位置,不仅顺利解决问题,而且居民之间的矛盾也被巧妙地化解。

  天竺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取得的成绩,都饱含王仁洋竭尽全力的汗水,以及探索创新的用心用情。社区通过宣传栏,每月表彰10户分类准确的居民;教居民利用厨余垃圾制作环保酵素;与辖内幼儿园联合举办 “小手+大手”21天亲子打卡活动,不断提升各种群体的垃圾分类知晓率及参与率。

  “垃圾分类需要全民参与。”王仁洋说,“我们要从居民角度出发,细心贴心服务,引导动员全民参与,鼓励居民主动分类,努力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

  市环境卫生中心培训讲师王虹艳

  深入各单位开展宣传培训

  

王虹艳在厦门大学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培训。

  作为厦门市环境卫生中心与市垃圾分类学院的专业培训讲师,王虹艳向记者回顾了她近段时间以来的垃圾分类培训工作,培训地点包括集美区高浦社区、市文旅局、厦门大学翔安校区……仅在上个月,王虹艳就进行了6场垃圾分类培训授课,还为一些外省市单位传授厦门垃圾分类工作经验。

  不断更新案例,梳理典型做法,形成不同的培训脉络,王虹艳的电脑里有十几个刚更新的PPT。扎实的培训内容,来自她多年扎根基层,取得的丰富的垃圾分类工作经验。

  2017年,王虹艳进入市环境卫生中心工作,至今参与起草多个垃圾分类相关制度文件。她不断跑街道、进社区、驻小区,了解基层垃圾分类动态,近6年的时间,与厦门垃圾分类工作同频共振。

  王虹艳感觉自己充满了正能量的生活观念,也养成了低碳生活的好习惯。她不仅鼓励家人做好垃圾分类,而且在小区里主动激励做好分类的邻居。“看到小区里的老人认真分类,我会大声表扬他们,他们也感到很高兴。”王虹艳说,老人也是垃圾分类的主力军,“我们倡导小手拉大手,其实大手也可以拉一下‘老手’。”因为职业习惯,王虹艳在外地旅游时,都会不自觉地关注其他城市的垃圾桶、垃圾分类标语,看到好的经验做法,还会拍下来、记下来,带回厦门。

  王虹艳说:“我要继续提高自身水平,学习好的经验,融入宣讲当中,身体力行带动市民群众自觉养成分类投放、低碳环保的良好习惯。”

  梧村街道文园公寓一期垃圾分类督导员顾守在

  主动沟通 帮助居民解难题

  

在文园公寓一期垃圾投放点,顾守在认真擦洗垃圾桶。

  今年58岁的顾守在,于2019年来到思明区梧村街道万寿北社区,成为文园公寓一期的垃圾分类督导员。他对这份工作很用心,有时凌晨3点,还会跑到投放点查看。每天一番冲洗收拾后,他守在干干净净的投放点,等着居民的到来。

  据介绍,文园公寓的垃圾投放点位于楼栋过道,回声较大,居民投放垃圾的声音影响了一楼居民的生活,因此引来投诉。了解情况后,顾守在向社区表示,要上门做居民工作。

  此外,当居民下楼散步、扔垃圾的时候,顾守在还主动上前打招呼、聊聊家常、讲讲垃圾分类的好处和注意事项,逐渐和居民拉近关系。他也把居民的想法转达给社区负责人,建议改造提升这个投放点,完善降噪措施。

  看到顾守在每天从早到晚都守在投放点,轻轻地开启桶盖让居民投放,又轻轻地盖上桶盖,也看到社区工作人员多次上门主动沟通,居民们纷纷表示理解。经过不懈努力,文园公寓的垃圾投放点很快进行了升级:顶棚装上了隔音板,垃圾桶也安装了隔音棉。

  顾守在告诉记者,做好垃圾分类工作,让他很有成就感和归属感,“从四川来到厦门后,从事这份工作让我融入这座城市,我真切地想为这座美丽的城市继续添砖加瓦。”

展开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 廖文焱,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