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无车日” 您绿色出行了吗?
2023-09-22 07:51 来源:厦门日报

  在厦门,选择轨道交通等经济、集约绿色交通方式的人越来越多。 (记者 王协云 摄)

  ▲使用永磁牵引系统的地铁2号线列车。

  ▲地铁2号线邮轮中心站风雨连廊。(记者 林铭鸿 摄)

  厦门网讯 (文/厦门日报记者 林钦圣 通讯员 朱俊博 图/厦门轨道集团 提供(除署名外)

  9月22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无车日”。自2007年9月22日,我国迎来第一个“无车日”,16年过去了,选择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等经济、集约的绿色交通方式的人越来越多。

  一个数据指标的变化或许能佐证这一观点:厦门地铁综合能耗指标持续下降。记者从厦门轨道集团获悉,在2017年厦门地铁开通初期,厦门地铁综合能耗指标为每万人公里单耗0.32吨标准煤,这一指标在2022年下降至每万人公里单耗0.20吨标准煤,降幅达到37.5%。

  “地铁本身是一种绿色低碳环保的交通工具,肩负着减碳重任。”厦门轨道集团表示,厦门地铁将积极落实国家“双碳”目标,统筹研究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各领域、各环节“双碳”工作,为促进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厦门力量和经验。

  坐车有碳积分

  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分担率43.46%

  2021年,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后,许多市民关心自己能为“双碳”目标做些什么?其实,市民日常乘坐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就是在用实际行动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据了解,厦门轨道交通(地铁+BRT)自开通以来累计运送旅客达20.77亿人次,整体公共交通分担率已达到43.46%。数据证明,轨道交通在绿色出行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背后离不开通畅便捷的运营网络、安全准点的运营体验、温暖有爱的运营服务。

  自2017年厦门地铁1号线建成开通,如今,厦门地铁线网里程已达98.4公里,单日全网总客运量最高达到94.4万人次,尤其今年暑运期间,8月份完成总客运量2410.2万人次,当月平均客流强度达到了0.79万人次/公里。

  为了引导和激励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绿色出行,厦门轨道集团在2022年发布了厦门地铁碳积分体系,以量化个人低碳行动贡献,通过正向激励的方式,鼓励公众主动选择低碳行为,提升公共绿色出行获得感,让绿色出行成为每个人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据介绍,乘客使用厦门地铁App乘坐地铁的绿色低碳行为可以基于个人账户进行量化核算,乘客也可以在自己的个人碳账户中实时看到量化的低碳行为。截至今年8月,厦门地铁累计碳积分用户51.29万人,共计13.88亿碳币,5.86亿碳里程值。

  车库藏“发电厂”

  “轨道+光伏”供电年减少碳排放超4750吨

  地铁是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的代名词,然而即便如此,厦门地铁依然不断挖掘光伏发电等新能源“替补”潜力,提高能效水平。

  在地铁2号线的东孚车辆段里,有一个庞大的车库,每天都有地铁列车进进出出,这里还是一个隐藏的“发电厂”——车库顶上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既利用了屋顶闲置空间,也为地铁列车提供绿色清洁能源。

  这是福建省首个“轨道+光伏”示范项目,通过轨道交通配电系统与电网连接,充分利用光伏组件,吸收阳光转化为电能,源源不断地为地铁列车提供绿色清洁电能。

  据介绍,该项目预计年发电量600万度,相当于每年减少碳排放超4750吨。昔日车辆段的屋顶等“边角料”区域,如今成为厦门地铁助力落实“双碳”目标的新舞台,具有绿色能源供给的示范效应。

  记者了解到,“轨道+光伏”项目的发展是轨道集团在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的有益尝试,利用自身资源主动生产供应绿色能源,反哺经营生产,为相关行业在绿色环保领域的发展提供借鉴思路。

  未来,随着光伏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下降,“轨道+光伏”的理念有望逐步得到推广应用。

  空调装“智慧脑”

  风水联动系统每年节电逾800万度

  “双碳”背景下,既要稳妥推进清洁能源生产,也要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在地铁运营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减排,实现安全、高效运载乘客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乘客提供舒适、健康、便捷的地铁出行,是厦门地铁努力发展的方向。

  众所周知,在日常实际运行中,地铁通风与空调系统是能耗大户。为了兼顾车站内部的舒适性和运营成本,厦门轨道集团积极引进、消化、吸收行业先进节能技术。

  目前,厦门地铁已经完成对原有空调系统设备的全面升级改造,全线网车站应用风水联动智能控制系统,可在更低能耗的基础上实现地铁车站环境温度自动调节,预计每年节电达800万度以上。

  做个形象的比喻,这套系统等于为地铁空调控制系统装上了“智慧大脑”,它可以自动采集室外温度数据,并根据室外温度变化,科学、动态、高效调整车站内部温度,在保证乘客体感舒适的前提下,实现空调节能运行。

  广受市民乘客好评的“同车不同温”模式是以满足市民出行舒适度体感为优先,兼顾节能。从2022年开始,厦门地铁推出“冷暖车厢”服务举措,即在列车上设置“强冷”和“弱冷”两种模式,靠近两端司机室的车厢空调设置为“弱冷”模式,中间车厢的空调设置为“强冷”模式,在为市民乘客提供差异化服务的同时,厦门地铁也巧妙地实现了节能减排。

  刹车时会“发电”

  永磁动力综合节能超过20%

  轨道交通从蒸汽牵引到内燃牵引,再发展到电力牵引。跟随技术前进的步伐,厦门轨道集团在地铁2号线上又试点应用了永磁牵引电机技术。使用永磁牵引系统能让轨道交通加速的同时,做到为“减碳”加速,堪称厦门轨道集团在节能方面的一大亮点。

  牵引系统是列车的动力系统,由变流器和电机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变流器相当于列车的心脏,电机好比是列车的肌肉,电机主要负责传达动力,完成电能到机械能转变,带动地铁列车平稳行驶。

  “永磁电机在列车的能耗、效率、控制性能、轻量化、小型化以及可维护全生命周期成本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厦门地铁运营公司车辆分公司负责人说,当地铁频繁启动和刹车时,电机温度会快速上升处于高温状态,而使用永磁材料后,电机不会受高温影响导致性能衰减,与传统的牵引电机相比,采用永磁牵引电机的地铁列车,其综合节能甚至可达20%以上。

  厦门地铁不仅高度重视地铁列车牵引系统节能新技术的应用,还高度重视能源的回收再利用。地铁2号线建设期间,厦门轨道集团全线引进再生能量回馈装置,高效利用地铁车辆的再生能量。

  简单来说,应用这套装置后,地铁车辆在刹车时会变成“发电机”,产生再生制动能量,地铁列车运行过程中,由于站间距离短,列车启动、制动频繁,其再生的制动能量将相当可观。

  【点击】

  绿色施工

  泥浆零排放入海

  渣土变废为宝

  轨道交通的建设也是节能减排、绿色施工、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环节之一。

  今年4月,在地铁6号线林埭西站施工作业现场,工人正操作新能源移动钢轨闪光焊轨机进行钢轨焊接作业。相比于传统焊轨,这个施工现场明显没有大量的废气和烟尘弥漫。

  这是福建省首次在地铁铺轨中使用新能源设备——新能源移动钢轨闪光焊轨机和移动式钢轨中频电正火车,通过“自带能源、以电代油、以电代火”,剪掉了以往通过电缆外接电源的“尾巴”,解决了内燃机在隧道空间内的废气污染问题,作业的安全、质量、工效和环保水平与传统焊机相比得到了大幅提升。

  地铁4号线同安湾跨海段所在的海域是厦门中华白海豚外围保护区。为减少地铁建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厦门轨道集团研究出“海上钻孔桩施工泥浆多孔同步循环回收绿色施工工法”,实现泥浆零排放入海。

  “通过施工泥浆回收,再集中处理,实现渣土分离和泥浆循环利用,保护白海豚生存环境。”负责该标段工程建设的项目经理阙寿洪说。

  在地铁3号线与4号线共建段上,厦门地铁还对盾构渣土进行环保处理,让渣土秒变成宝,为绿色施工、城市基建增添新“法宝”。

  此前,处理盾构掘进产生的渣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外运易造成污染,当废料处理又将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厦门地铁及参建单位经过多次科研攻关,终于研发出渣土预处理系统、砂筛分系统、泥浆处理系统、压滤和尾水回收系统,将盾构原始渣土分级脱水分离和干化,实现无机原料、水资源再利用,变废为宝,点石成金,推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丰收。

  七星湾TOD项目效果图。

  TOD开发

  实现土地集约利用

  培育绿色出行文化

  眼下,厦门地铁TOD正与“双碳”目标、生态宜居同频共振,成为城市建设改变人居环境的关键词。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厦门土地资源稀缺现状,积极研究地铁上盖的高效利用途径,创新土地开发模式。”厦门地铁TOD负责人表示,“双碳”目标,对厦门地铁TOD建设而言,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和概念,更是一种生活理念,是城市综合开发对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庄严承诺。

  正在考虑购房置业的市民姚女士说,她十分看好TOD项目。“小区门口就有地铁站,办公楼和小孩学校旁边,也都有地铁站,上学上班通勤都是地铁出行不会堵车,时间卡得精准,湿地公园TOD还自带商业体,生活便捷、出行畅通,我很期待。”姚女士说。

  目前,厦门地铁有6个TOD项目,分别为湿地公园TOD、湖里公园TOD、海沧中心TOD、翔安后村TOD、七星湾TOD、集美软件园TOD,这些综合开发的项目将让低碳高效的生活方式变得触手可及。

  未来,随着更多的地铁线路建成通车,厦门城市格局因轨道交通连线成网而再次放大。而TOD改变的不仅仅是高效便捷、步行友好的出行模式,更是人居环境、生活体验的改善和新生。

  【相关】

  风雨连廊护您出行

  全市试点建成11个

  随着公交与地铁接驳越来越紧密,“抬脚上公交,出门坐地铁”的公共交通换乘方式,是很多市民出行的主要选择。

  在不少市民的印象中,每到公交地铁换乘点,总是要经历几百米的步行,要是碰上雨天或暴晒天气,出行体验将大打折扣。

  如今,市民在蔡塘站、文灶站、邮轮中心站、火车站等一些重要地铁站换乘公交车时,会发现在地铁出入口和公交候车亭间的步行通道上空,有一片风雨连廊为乘客市民遮阳避雨。风雨连廊的建设让地铁和公交之间的换乘变得更顺畅和惬意。

  记者从厦门轨道集团了解到,目前,全市已经试点完成两批共11个风雨连廊项目建设,将已运营地铁站点与重要交通枢纽、公建设施、居民区、办公区无缝衔接,更好引导公共交通绿色出行。

  【记者手记】

  让绿色出行成为习惯

  鼓励绿色出行,关键在于创造更好的条件。

  近年来,厦门地铁逐步实现由线成网,开启“三线成网”的新阶段,并通过车站、列车、风雨连廊等的软硬件升级,以及“安全、准点、便捷、有爱”的运营服务理念,让市民感受到了绿色出行的魅力。

  轨道交通一头系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眼下,更多的地铁线路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将岛内外各个区紧密结合,让更多市民享受到轨道交通的便捷。以公共交通出行为导向的多个TOD项目已初具雏形,新的城市综合体跃然纸上。

  践行绿色出行不是一句环保口号,世界无车日也并不是哪一天的专属。个人的力量也许有限,但更多人的参与,则可以汇聚成一股潮流,让低碳交通成为时尚,让绿色出行成为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 吴郁莹,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