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助所有人群参与学习 厦门正努力建设终身教育体系
2023-09-26 08:24 来源:厦门日报

  厦门社区教育“老少通吃”。(厦门日报记者 张江毅 摄)

  松柏社区红十字会活动——花艺DIY。(社区 供图)

镇海社区近邻课堂举办“成功启蒙礼”,为一年级入学儿童点朱砂。 (社区 供图)

老年大学的舞蹈课。(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

家长带着小朋友体验科学小实验。(厦门日报记者 张江毅 摄)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佘峥 通讯员 郭明波)又到了厦门终身教育“开炫”的时候——上周六,厦门启动2023年厦门市“9·28终身教育活动日”暨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

  9月28日是孔子诞辰日,福建省把9月28日定为终身教育活动日,并在九月最后一周启动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今年的活动周时间是9月22日到28日。

  顾名思义,终身教育指的是:接受教育是一个人从生到老永不休止的事情,教育应当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过去认为的“人生分成两半,前半生用于受教育,后半生用于工作,走出校门,就是学习的结束”是错误的。

  市教育局说,厦门正在努力建设一个协助所有人群参与学习的终身教育体系,确保所有处于不同年龄、不同学历和岗位的群体都可以通过学习提升自己,做好面对未来变化的准备。

  近年来,厦门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继续教育活动形式多样,课程资源丰富多彩,我市学习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

  从一支腰鼓队看

  厦门人如何让学习成为生活方式

  上周六举办的2023年厦门市“9·28终身教育活动日”暨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仪式,由厦门市教育局、湖里区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主办,湖里区教育局、湖里区殿前街道、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厦门开放大学)终身教育服务中心承办。

  今年的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主题是“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某种意义上,今年厦门终身教育活动日和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由一群老奶奶揭幕——在湖里区殿前街道高殿社区腰鼓队节奏分明的腰鼓声中,拉开序幕。

  高殿社区腰鼓队算得上是“奶奶”腰鼓队。一位队员说,腰鼓队不定时要训练,她去训练时,家里人笑她:“腰鼓有什么好学的?不就是左边敲完敲右边?”这让她很生气。她很认真地解释:腰鼓队是要变换队形的,她从一开始只会简单的一两种节奏,到现在已经能打出十多种花样,这些都是要一直学的。

  还有一位队员说,过去,她的退休生活围着孙子和家务转,加入了腰鼓队后,她有了自己的兴趣,现在充满了激情和活力。她问记者:“你说我几岁了?”不等回答,就又很雀跃地说:“我六十多了!”

  但在腰鼓队里,这位队员还不算最老的。腰鼓队年龄最大的黄奶奶,今年71岁。不过,黄奶奶不高兴被冠上“最老”的称号,环顾了四周后,才无奈地确认。她说,打腰鼓很好,脑力和体力都可以得到锻炼。

  主办者说,启动仪式上的每个节目都有“乾坤”。譬如,湖里区江头街道的诗朗诵《巨变》,领诵人郑道节曾获全国“百姓学习之星”。郑道节曾任武警水电三峡工程指挥部副主任。退休后,他身上兼了23个职务,比退休前还忙。早晨4:30起床,讲课、组织活动、开展公益活动……直到傍晚6点才回家,他还将自己参与修建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一号线、参与修建毛主席纪念堂、参与三峡工程建设等经历写成教案,讲给学生听。

  市教育局说,从某种角度看,这个启动仪式是厦门终身教育成果和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主题的一个诠释。

  从三组数据看厦门人与厦门如何在终身教育“课堂”上双向奔赴

  1200名与10%

  “老少通吃”的社区教育

  厦门松柏社区辖区面积0.42平方公里,每天约有1200名市民参与社区教育、学习、文化活动。

  这是什么概念?这个社区现有常住人口12643人,也就是说,每天接受社区教育的人数,占社区常住人口10%左右。

  松柏社区“老少通吃”——为孩子开设亲子诵读、夏令营,也为老年居民开设音乐、乐器、舞蹈、太极、中医艾灸、书法、国画等多种学习课堂,为居民就近、就地学习创造条件。

  松柏社区的社区教育,不只是“风花雪月”,它还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学习培训,例如,为社区的失业人员及全职妈妈开创“粉色学堂”,即手工培训公益课堂等免费技能培训。

  在园山社区,罗其英从社区退休时,很多人不知道这位热心的“罗大姐”会画国画,也会写一手漂亮毛笔字——退休前,罗其英是社区残疾人联络员,社区为丰富辖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成立了国画兴趣班。为了能带动残障朋友一起参与社区活动,罗其英做表率也参加国画班的学习。后来,她帮社区成立儿童书法兴趣班,也加入孩子的学习队伍中。

  罗其英退休后,架不住大家热情邀请,她出任园山社区手工奇“园”志愿者服务队队长,还开班教居民们手工编织。在罗其英的精心施教下,学员逐渐上手,编织出成品之后,大家对学习这件事情就更有信心,更加喜欢编织,兴趣日益高涨,同时,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居民朋友加入。

  松柏社区的10%和罗其英,正是厦门社区教育的代表。

  11秒与4天

  101门课满员的老年教育

  越来越多厦门老人正在挑战一种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当成年子女工作时,老人家应该待在家中,帮着打扫卫生、做饭和照顾孙辈。相反,他们跟上社会,融入社会,找到自己的快乐。

  这些厦门阿公阿嬷前脚退休,后脚迈入老年大学。这使得老年大学一位难求。今年6月底,厦门老年大学新校区一期正式建成投用,它位于禾祥西路和斗西路交叉口西南侧,方便老人上学。

  新校区建成后,厦门老年大学一年招收学员近9000人次,比过去新增学位数2700多个,新增古琴、美妆、非洲鼓、中医食疗等十几种课程,总门类达到105种,进一步满足老年学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不过,从目前看,新增的学位数,可能又要赶不上厦门阿公阿嬷的学习热情——本学年第一阶段报名仅4天时间,报名总数超7400人次,较去年增长47.54%,满员班级达101个,多门课程“秒光”,其中,钢琴(初级1班)11秒就宣告满员。

  这几年,厦门还大力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开发“互联网+生活”等适老化课程,组织青年志愿者、大学生和大学教师等,开设智能手机及电脑基础应用、网购物品、医疗预约等课程,围绕老人生活中常用的功能,进行针对性教学,促进老人掌握智能化设备,让老人可以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社会。

  43个与7.4万人次

  发学费补助的继续教育

  厦门意识到:教育,要覆盖离开学校后的几十年。近年来,厦门加快建设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即搭建成人继续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互衔接机制。简单来说,就是发挥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作用,如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和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厦门开放大学)等,开展各种短期培训和学历教育。

  数据显示,我市职业院校共建设继续教育基地、职工培训中心、职业技能提升中心等43个,面向企业职工、高素质农民等群体开展职业培训7.4万人次。支持南洋学院、信息学校、集美工业学校推进“职工学堂”建设,完成线下培训1200余场次,培训在岗职工1.5万余人次,有效促进劳动者素质提升,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与此同时,今年2月,厦门依托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厦门开放大学)、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开展职工“求学圆梦”学历提升行动,即高中升专科、专科升本科,招生2200人,成绩合格且符合条件的职工学员可获得3000元学费补助。

  【荣誉】

  这些人和项目获全国推介

  近日,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受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委托,发布《关于公布2023年全国新时代“百姓学习之星”和“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宣传推介名单的通知》,全国177人获得“百姓学习之星”,174个项目获得“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厦门有3人获得“百姓学习之星”,三个项目获得“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百姓学习之星

  思明区莲前街道莲丰社区 高桂梅

  湖里区园山社区居委会 罗其英

  同安区大同中心小学 许黎黎

  ●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思明区中华街道镇海社区近邻课堂

  思明区中华街道仁安社区“家和人安”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室

  思明区嘉莲街道松柏社区青松柏堂

  【链接】

  支持终身学习 厦门求解新答法

  终身教育服务中心手机端将上线

  上周六,厦门终身教育服务中心揭牌,它设在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厦门开放大学)。市教育局介绍,将依托该中心以“全民阅读”“家庭教育”等为主题,开展“终身学习厦门沙龙”系列活动,并建设全市终身学习网络平台,争取移动端平台明年    正式上线。

  据介绍,厦门终身教育服务中心要做这些事:

  面向全市开展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终身教育研究、管理、服务等工作;

  协助制定全市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终身教育总体发展规划;

  指导各区社区教育服务中心、社区学院、社区(老年)学校等建设与发展;

  建设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建立全市终身教育师资数据库;

  开展终身教育教学服务、人员培训、理论研究、政策咨询等工作。

  用大白话说,这个终身教育服务中心,最终要建立“中央厨房”,里面有“菜单”,今后,社区和居民有什么学习需要,可以通过手机“点餐”。比如说,有的社区需要明天晚上有人来教插花,那么,“中央厨房”就要为社区找到这样的老师。

  扩大老龄人口教育覆盖率

  厦门还将不断创新老年教育办学模式,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加快扩大老龄人口教育覆盖率。

  与此同时,还要组织开展教学指导与评估,不断提升各级各类老年大学教学点办学水平,共同培育一批优质教学点,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群体教育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 廖文焱,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