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厦门篇章——我市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综述
2024-02-06 07:25 来源:厦门日报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黄怀 通讯员 陈志泉)

  真理之光照耀前路,思想洗礼启迪新程。

  从2023年4月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厦门上下扎实开展。

  厦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把开展主题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创新学习方法,精心组织实施,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推动主题教育取得扎实成效。全市党员干部思想上迎来一次升华,精神上得到一次洗礼,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厦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坚持深学真学 强化理论武装

  我市主题教育自上而下分两批进行,第一批主题教育参学对象为市直机关及其下属单位、市属国有企业、市属高校。第二批主题教育参学对象为区及区以下各级机关及其下属单位和其他基层党组织。

  掌握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

  我市把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这一根本任务作为主线,坚持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心见行,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善思善用。

  中心组学习、专题党课、专题辅导、集中研讨……我市指导各参加单位采取多种方式全面开展学习,两批次主题教育累计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3477次,专题研讨18040次,讲专题党课19821次,录制“党课开讲啦”视频130个。针对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和流动党员等难点,举办3期共6批次流动党员培训示范班,确保流动党员和新就业群体党员参加主题教育有效覆盖、有效管理。

  把理论宣讲搬到“田间地头”,把“书面语”转化为“家常话”。我市发动党员干部到社区、小区开展“微宣讲”活动,立足闽南特色文化,依托戏台、剧场、茶桌等,创作《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答嘴鼓微党课等特色课程,用“乡音”传“党音”。开展“月·阅·谈”学习明理系列活动,走进项目工地、农村、非公企业等基层一线,线上直播观看量超1000万人次,短视频点击量超4000万。依托“厦门党建e家”开展线上交流研讨、答题挑战赛等活动,参与党员100多万人次。

  坚持以知促行 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主题教育开展过程中,我市把“重实践”作为落脚点,紧扣中心任务,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聚焦问题、知难而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在推动人民生活品质方面取得新提升。

  深入贯彻实施《厦门“一二三”战略规划》,围绕加快构建“4+4+6”现代化产业体系,召开全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完善重大发展产业指导目录。

  聚力推进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厦门“科技集群”“科技强度”两项排名分别提升至全球城市百强榜第80位和第81位。

  积极探索综合改革试点,目前,改革任务全部进入实施,其中,探索本外币合一账户体系、厦门海船转籍登记实行“不停运办证”等改革任务已实质性突破并形成应用场景。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去年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增长14%。

  坚持求深求实 抓实检视整改

  我市牢牢把握“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的重要要求,把整改整治贯穿主题教育始终,努力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

  第一批主题教育期间,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厦门的殷切嘱托,开展“‘以特别高的纪律、理想、作风’推进经济特区高质量发展”专项整治,确定115个专项整治切口,由各市直单位多管齐下,分域治理,确保全面及时整改整治到位。持续深入开展“半拉子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新形象工程”和统计造假、基层治理乱象等专项整治,细化整改措施强力推进。

  坚持两批主题教育单位同步推进、一体落实,29个市直部门对第二批参加单位主动实时跟进,开展业务指导,第二批参加单位承接省级整改整治项目32个,已全部完成整改销号;形成涉及跨岛发展、两岸融合、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等具有区域典型性的区级问题49个,专项整治27项,均已销号结题。

  扎实开展第一批主题教育整改落实情况“回头看”,通过实地督导、查阅资料、个别访谈、“四不两直”抽查暗访等方式,对51个单位统筹联动整改情况随机抽查,全程跟踪问效。深化整改成效,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以更加严实的作风履职尽责,推动建章立制,以解决实际难题促进工作发展。

  针对群众户外休闲娱乐需求,我市广泛听取意见,选取13个公园绿地的20处区域作为共享绿地试点,满足市民游客运动健身、休闲游憩等需求。这些绿地中,既有在环岛路、集美十里长堤、环东浪漫线等旅游景点周边的,也有在园博苑、忠仑公园、五缘湾湿地公园等人流量较大的公园内部。共享绿地试点面积较大,草木繁茂,有些绿地就在海岸线沿线,滨海浪漫风光一览无遗。园博苑的共享绿地特色显著,异叶南洋杉自成一景,绿地周边花团锦簇,令人赏心悦目。在共享绿地上,市民游客可以运动健身、休闲游憩等,享受高品质户外绿色活动空间。

  此外,针对创新能力不足问题,出台关于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11条措施,立项支持29个重大技术攻关项目,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针对低效工业用地问题,湖里区探索形成再开发工作方案,激励2个低效工业再开发项目实质性落地,预计可产生投资约15亿元,年产值近20亿元。

  坚持“四下基层” 提升为民实效

  主题教育的效果好不好,群众看得最清楚、最有发言权。我市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坚持人民至上”这一重要立场观点方法,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落实到为民服务的全过程,切实推动主题教育持续走深走实,真正惠及民生。

  “以前,家门口没有路灯,一到晚上就一片漆黑,老人小孩出行都不方便。如今,新装的太阳能路灯照亮了村道,大家晚上也可以户外散步、串门了,幸福指数直线提升。”说起村里新安装的路灯,集美区灌口镇东辉村村民陈国荣喜笑颜开。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委老干部局积极践行“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派出驻村第一书记和选调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在走村入户中了解到,结对帮扶村灌口镇东辉村由于种种原因,部分生活区路灯缺失,影响村民出行。

  在市委老干部局派驻东辉村干部的推动下,厦钨电机工业有限公司和集美市政公用工程有限公司共同为东辉村捐资建设50盏路灯并全部安装完毕,照亮村民的回家路,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带着问题、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我市把调查研究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结合“四下基层”深入一线,持续推动调查研究走深走实、落地见效。制定出台《关于推广和运用好“四下基层”制度的工作方案》,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利用周末深入乡村一线调研走访,带头推广落实“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将102个相对薄弱村和2个乡村振兴重点村纳入帮扶对象,划分为32个片区,由市、区直机关干部和国有企业干部组成工作队开展连片驻点帮扶工作,全市90%的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成立“益企服务”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市领导带头挂钩347家企业,全市71个部门的近千名处级干部担任服务专员“一对一”“点对点”挂钩帮扶976家企业,累计服务企业超7300家次,落实企业诉求超640项,推动“四下基层”落到实处。

  坚持开门搞教育,大力践行“四下基层”,主题教育期间开展建言献策活动3315场,收集群众意见建议8223条,通过听取群众对主题教育的评价,提出改进工作的办法举措5394条,使开展主题教育的过程真正成为践行为民宗旨、走好群众路线的过程。

  如今,互联网已经全面融入市民生活,调查研究不仅要深入一线、躬身基层,也要时常“在线”。第二批主题教育期间,全市6区充分借助网络平台主动开展线上调研,充分运用“点题整治”进社区、小微权力平台直播等方式,科学设置52个调研题目,全面了解基层党组织现状、党员干部思想动向、基层群众所需所盼,征集问题建议621条,逐条逐项梳理归类,为出台政策提供依据。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党员、干部把社情民意收集上来,把有效举措落实下去,形成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

  群众满意是主题教育成效的“标尺”。主题教育在群众身边开展,广大党员、干部用好“四下基层”这一重要抓手,到基层发现问题,以实际行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聚焦就业、教育、医疗、托育、住房、养老等突出问题,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解难题。我市基础养老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特困人员、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至350元、1120元、1680元、2800元;建成中小学幼儿园项目53个、新增学位6.3万个,苏颂医院、川大华西厦门医院投用,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建设,引入临床新技术200余项,初步实现“大病不出市”。实施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三年行动,启动首批25个试点村建设,策划生成项目357个,形成“四合一箱”缆线规整等经验做法。通过深化“每月一题”专项治理、强化热线大数据运用、探索组团式诉求解决模式等方式推进12345政务热线工作,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及时查阅率和按时办结率均上升至100%。

  从城区到乡镇,从企业到村户,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走进社区工厂、田间地头、千家万户,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察实情、谋实招、办实事,积极推进调研成果转化落地。在开展主题教育过程中实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以主题教育的良好成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厦门篇章。

责任编辑: 吴郁莹,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