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将至 用AI"复活"已故亲人能否慰藉思念?
2024-03-28 08:19 来源:厦门日报

  漫画/张平原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罗子泓 林露虹 实习生 方铭媛)有了技术加持,和逝去的亲人“对话”并非遥不可及。

  清明节将至,用AI(人工智能)“复活”逝者的话题火了。在一些电商平台上,消费者花费数十元至数千元,将已故亲人的照片、音视频等发给商户,就能得到一段让其“鲜活起来”——有微表情乃至开口说话的视频。

  有人说,用AI“复活”逝者是对亲情的寄托;有人质疑,这样的技术手段存在安全隐患。对此,人工智能及法律领域专家提醒:用科技手段实现情感慰藉固然好,不过,AI的使用不应与伦理道德、法律法规背道而驰。

  花几十元到数千元 可重现逝者音容笑貌

  最近,市民小吴在社交平台上刷到了某博主用AI技术和老照片“复活”已故亲人的短视频。视频中,主人公的一颦一笑,勾起了小吴对已逝爷爷的思念:“我能否通过AI技术,跨越时空,和爷爷再见一面呢?”通过AI软件,小吴如愿“复活”了爷爷。

  清明临近,记者采访发现,有的市民通过AI软件,“复活”去世的亲人,“AI复活”也成为近期一个热词。

  昨日,记者在电商平台上搜索“AI复活”等关键词看到,有不少商家提供该服务,标价从几十元到数千元不等。记者进行随机咨询,其中一户商家介绍,他们提供三种AI“复活”逝者服务:一是生成一段有表情变化的短视频,消费者需提供一张逝者的正面照,并支付20元;二是让逝者有表情、能说话,消费者需提供照片和文字,支付50元;三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根据逝者音频模拟声音,收费90元。

  此外,一商家推出了5980元的定制版“AI复活”套餐。据介绍,该套餐可以达到文字语音实时互动的效果,让消费者和逝者“实时对话”。

  咨询过程中,多个商户表示,他们的服务只面向逝者亲属,“明星不做,因为涉及侵权”;眨眼、摇头、点头等可能与人脸识别相关的动作视频,他们也不予提供。

  不仅是“AI复活”服务,抖音、小红书、B站等社交媒体上,还出现了与AI“复活师”培训课程相关的帖子,价格在数百元至上万元不等。“学会后,我们会派单。目前,从事这个行当的人还是不多的。”一名负责培训的工作人员说。

  要让逝者与人“对话” 技术含量和制作成本要求高

  上周,市民刘女士花费50元购买了“AI复活”服务,想让儿子见见已故、未曾谋面的爷爷。隔天,她便收到了一段10秒左右的短视频。“视频中,被‘复活’的老人做出了眨眼、歪头等动作,还说了话。不过,他的动作比较僵硬,有点像图像和音频技术合成的数字人。”刘女士说。

  用AI“复活”的逝者,到底能有多真?业内人士介绍,“AI复活”以能否交互为标准,大致分为两种。

  不涉及交互的,只需采用逝者生前的音视频资料,“克隆”出相应的形象和声音,本质上是利用改口型的技术,输出另一段视频。当前,市面上大多“AI复活”采用的都是这种形式,它的技术含量相对低,成本也较低。涉及交互的“高配”版则复杂许多。制作者需要将大量的数据输入AI,根据逝者生前习惯训练语言模型,让“活过来”的逝者更逼真,甚至达到能与人对话的程度。

  我市人工智能企业快商通联合创始人李稀敏博士介绍,“AI复活”应用主要包括数字人、声音克隆和大模型技术。“目前相关的AI技术已经很成熟了,通过一张照片就可以生成数字人,向机器‘投喂’几秒的音频就可以实现声音克隆,再依托大模型,使AI与人类对话。”李稀敏说,当前,许多头部公司的AI大模型是开源的,即应用企业通过接入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就可以“站在巨人肩膀上”开发应用。

  探讨

  “AI复活” 哪些底线不能碰

  此前,音乐人包小柏用AI“复活”了因病去世的女儿,令网友直呼“泪目”;粉丝用AI技术“复活”了已逝明星乔任梁、高以翔等,明星亲属纷纷表示“不适”,要求下架视频,因为逝者的肖像权受到了侵犯。

  用AI技术“复活”逝者的做法,引发了诸多讨论。“‘AI复活’的出现,弥合了生与死的鸿沟。”市民谢女士说,她计划用此手段“复活”外婆,以弥补自己未见到她最后一面的遗憾。市民许先生则认为,被“复活”的逝者虽然会动,但终究是冷冰冰的技术合成,缺乏人性中真挚的温度。还有人担心,“AI复活”会被不法分子利用。

  “用技术手段‘复活’逝者确实可能带来侵权、欺诈、伦理等风险。”北京盈科(厦门)律师事务所律师许东举例分析:比如,未经逝者家属同意,使用逝者照片、音频等进行“AI复活”,可能侵犯逝者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对逝者形象的不当使用、对家属情感的影响等,可能引发社会争议和道德质疑等。

  “AI技术本身不存在对与错,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应用它、如何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开展服务。”北京大成(厦门)律师事务所律师陈思瑜表示。“任何技术都具有两面性,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提升生产力方面大有作为,但我们也必须重视AI发展过程中的道德伦理、法律合规、数据安全等问题。”李稀敏博士提醒。

  “商家用AI‘复活’逝者,必须经过逝者近亲属的授权同意。其次,要严格保障所使用数据的安全,并对用户尽到充分的提示义务。”陈思瑜分析。

  福建贝盈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红提醒市民,若想用AI“复活”已故亲人,应仔细筛选委托制作者,谨慎提供逝者的人脸、人声等生物识别信息及自身信息,警惕背后可能存在的隐私泄露、侵权、诈骗等风险。一旦消费者发现商家在“复活”行为过程中侵害了已故亲人的权利,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点击

  用AI“复活”逝者,具体来说就是用人工智能技术,将逝者的照片、视频和声音资料等输入AI算法模型,从而模拟生成一个数字形象。数字形象可以有表情、会说话,根据数字形象生成的短视频,可以用在生日祝福、缅怀纪念等场景中。

责任编辑: 李奕佳,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