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快快网络:为数字生活打造坚实“护盾”
2024-04-17 07:34 来源:厦门日报

  快快网络展厅大屏幕展示公司技术方向。(厦门日报记者 黄少毅 摄)

  >声音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快快网络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姚鳗芸:科技创新是发展互联网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作为一家云安全领域的引领企业,快快网络始终坚持以创新为驱动,不断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目前,我们正加快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品牌全球影响力,同时加大AI研发投入,加强校企合作,壮大研发团队,设立AI研发专项资金,持续进行技术创新与研发,跟踪网络安全领域的新技术、新威胁,确保产品和服务始终处于行业前沿。力争实现营收3年内突破5亿元的目标。

  >数据

  快快网络已获得专利、软著、商标等知识产权126项。已服务超过12万家客户,业务遍及全国26个省市。

  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建省科技小巨人企业等,连续3年获得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领域“瞪羚企业”认定,并于2023年入选中国互联网成长型前20强企业。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吴君宁)在厦门快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经理曾霓虹打开电脑,企业“招牌”产品之一——主机安全管理软件“快卫士”自动运行。屏幕上列着针对该软件的升级开发功能需求清单,曾霓虹准备将任务分派给同事。

  记者在现场看到,快快网络内部呈现一派热火朝天忙运营的景象,没有机器和产线轰鸣,而是清一色亮屏的电脑和键盘的敲击声。“作为一家以提供云安全领域相关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为核心的互联网企业,我们正在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推动网络安全产业创新升级。”快快网络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姚鳗芸说。

  加大研发投入 坚持核心产品自研创新

  在快快网络的“快卫士”产品研发部门,每个技术人员对应不同项目各司其职:有的针对Linux系统或Windows系统进行底层开发,有的正在进行后端云数据处理……“产品一般每两周进行一次迭代升级。”一名技术人员介绍,每次迭代前,他们会先获取到需要开发的功能需求,待方案确认后,开始投入每天的代码撰写工作。

  “快卫士”是一款集实时检测、智能分析、风险预警于一体的主机安全管理软件,可以实现威胁识别、告警、阻止入侵等,帮助企业数据防勒索、防病毒、防漏洞攻击,全面构建安全的主机防护体系。

  随着数字经济迎来新的变革和发展阶段,催生出云安全、个人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物联网安全、AI场景下的安全需求等高速增长的安全板块。越来越多的企业随着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开始将业务迁移到云端,云安全服务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

  2023年,快快网络实现了同比上一年15%的增长,保持了稳中有增的良好发展态势。

  “发展新质生产力,数据要素是关键,伴随数据要素价值日益凸显,引发了业界对数据安全的更多思考。”姚鳗芸表示,提高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关键在于坚持核心产品自研创新以及持续的研发投入。近年来,快快网络的研发投入占比均达到12%以上。

  早在2017年,快快网络就在业内首次开创主机拥有者的身份二次认证功能,该技术获得专利创新认证。打个比方,主机安全如同一扇“门”,二次认证就相当于为主机上了一道指纹锁或“刷脸”机。“这是我们基于AI大数据模型做了一个匹配,直接从源头上限制特殊或非法访问。”曾霓虹解释道。

  除了“快卫士”,快快网络还自主研发了可自适应安全模型的态势感知、主机及业务安全、网络安全、安全运营中心等产品,为用户构建以安全产品为基础,覆盖安全方案、安全服务、安全运营的业务生态,助力数字安全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

  深耕细分领域市场 用AI应对AI

  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可以使很多计算机在同一时间遭受攻击,已经成为最难解决的网络安全问题之一。随着上云业务的增长,云抗DDoS的需求也强劲增长。

  在云抗DDoS攻击这个细分领域市场,快快网络已经深耕了10年。姚鳗芸介绍,快快网络的云抗DDoS技术,依托自身的技术资源来对抗大流量攻击,迅速对黑客攻击进行有效隔离和清洗,为用户提供高效稳定的网络环境。主导产品已应用到互联网、金融、在线教育等多个行业领域。

  2023年7月,中国信通院联合业内专家牵头制定抗DDoS相关标准并展开对应评估,快快网络成为首批参加并顺利通过云上DDoS防御能力测试的3家企业之一。

  “未来,我们的产品研发将在现有方向的基础上,朝AI板块推进。”姚鳗芸表示,尽管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加剧数据泄露以及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但同时提升了安全代码生成、智能研判等领域的实现效率。

  因此,快快网络的观点是,用AI应对AI。“这些技术带来的挑战最终还得靠技术来解决,技术自身会不断进化。”姚鳗芸说,研发团队将利用AI技术的学习及特征处置联动能力,进一步增强网络安全产品的威胁分析检测能力,并引入AIGC技术革新网络安全产品的交互模式。

责任编辑: 李伊琳,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