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靡的烟牌 其实是爸妈“玩剩下的”
2024-04-19 15:16 来源:厦门晚报

  厦门网讯(厦门晚报记者 林珊 郭文娟 兰云丝 廖勇飞 实习生 乐群)“小时候为了收集小浣熊卡专门去买干脆面,如今为了帮女儿收集小马宝莉卡,还去群里求助。”80后王女士调侃自己永远在收集卡片的路上。除了男生玩烟牌女生集小马宝莉卡,各式各样的卡片盲盒也成了孩子们的新宠。

  其实,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游戏。本报《“烟牌”风靡小学 你家娃也在玩吗》系列报道也引发了家长的集体怀旧。

  儿时记忆

  烟牌当年也玩过 扇翻过去就算赢

  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游戏。采访中,不少人都表示小时候玩过烟牌,这是他们学生时代一段很美好的回忆。

  60后刘先生说,他小时候和小伙伴玩的烟牌用的都是软烟盒,折成三角形。玩的时候,烟牌放在地上,甩开膀子大力扇,谁把烟牌扇翻过来就算赢。

  80后胡女士说,她小时候玩的是纸牌,有买的,也有从箱子边角抠下来的,也是拍一下,翻过去就算赢。

  90后陈先生小时候玩的是柿子核。“老家有很多柿子树,每年柿子成熟后,把果肉吃掉,剩下的核就成了男孩们的玩具。”陈先生说,放学后,他和小伙伴经常蹲在台阶上玩拍柿子核,比谁把核拍得远。常常拍到手掌发红,仍兴致高涨。直到巷口传来妈妈“回家吃饭了”的催促声,大家才会意犹未尽地回家。

  特别热衷玩纸牌 课上完书也撕完了

  80后王先生说,他小时候玩的是纸牌等游戏,可丰富了。那时玩的纸牌是正方形,被称为“打花牌”,使用两张纸折叠起来,当时没有纸就撕书本,上一课撕一课,课上完了,这本书也基本就没了。打纸牌是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轮流打,甩起胳膊让牌快速落地,只要能把对方的牌扇过去,就可以把对方的牌收入囊中。那时放学后写完作业每天都甩胳膊几百次甚至上千次,到晚上胳膊都是酸疼的。第二天忍痛继续玩。坚持几天就好了。玩一段时间,抽屉都装不下了,满满的“战利品”。

  谈起玩纸牌,70后杜先生说,这个他们小时候也玩过,叫“打面包”。

  “想起这些全是满满的儿时回忆!”70后宁先生说,这个“拍画片”的游戏不只他小时候玩过,他父亲(50后)小时候也玩过。还特别厉害,最多时赢一箱子画片,整捆整捆的。如今从纸牌变成了风靡的烟牌,何尝又不是传统游戏的回归呢?

  玩具大多取材于大自然 简陋但乐趣十足

  除了各种“拍”的游戏,滚铁环、抓石子、弹弹珠、翻花绳、跳皮筋等也是很多人当年最喜欢的游戏。

  80后王先生说,当时流行的还有打玻璃球、跳方格、捣腚锤等,玩起来时根本就不想看电视。其中捣腚锤最有挑战性,一头画线,在另外七八米远的地方放砖头,砖头数比参与的人数少一块,最后没有击倒砖头的人可就“惨”了,要被其他小伙伴架着,还有一人在后面捣屁股,来回要捣十几米远。

  70后曾先生说,他小时候最爱的就是滚铁环和抓石子。当年物资比较匮乏,大部分玩具都取材于大自然,从泥土到石子再到粉笔之类的教具,虽然简陋但大家都玩得不亦乐乎。

  90后陈先生说,最难忘的是小时候趴在地上用手指弹弹珠,击中对方的弹珠很开心,每天乐此不疲。

  90后李女士玩的是翻花绳和跳皮筋,一下课就拿着皮筋出去跳,有一次连上课了都不知道,还是被老师叫回教室。到现在她还记得当时的童谣“二五六,二五七,马兰开花二十一”。

  新宠故事

  女儿迷上“抽龙珠” 妈妈网上买110颗

  “现在的孩子收集的东西太多了,隔一段时间又有新玩意冒出来。”家长许女士说,她女儿正在读中班,曾收集过“叶罗丽”卡牌,还迷上过钥匙扣盲盒,前阵子又喜欢上了幼儿园门口小店里的“抽龙珠”。该游戏的规则是,花1元可以抽一张卡片,再根据卡片上的号码选择对应的龙珠。“在我看来这个游戏很无聊,但经不起女儿软磨硬泡,还是付了钱。没想到,她试一次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每天放学都要去小店光顾一次。抽不到想要的龙珠,又想再抽,为了多抽几次,她甚至提出要把压岁钱拿出来用。眼看情况不妙,我决定主动出击,花22元从网上买了一排龙珠,总共110颗,让她随便抽。她玩了两天就玩腻了,这才作罢。”

  许女士说,孩子热衷这些小玩意,可能是看到身边的同伴玩,也想去尝试、体验。实际上,孩子往往不是真的需要这些东西,而是喜欢这种抽奖式的玩具带来的惊喜和刺激。“我曾试图跟女儿解释这种抽奖背后都有套路,但她听不懂。如果完全不让接触,她可能会更好奇。从目前来看,基本是玩一阵,新鲜感就过了。当然,家长们也要留意孩子的动态,不能让孩子沉迷其中,别像赌徒一样上瘾。”

  妈妈群里求“黑贝” 去旅游也背着一袋卡

  前几天,王女士在群里发了一张女儿书桌的照片,“10后”女孩的书桌上,除了书本,还有一堆“小马卡”。照片下面是一段求助文字:“你女儿有‘黑贝’吗?如果有的话,能不能转卖给我们?”

  原来,前几天,王女士不小心把书桌上的一张黑贝卡弄丢了,女儿很伤心,一直在找。“这个卡就跟开盲盒一样,买了很多包才开出一张黑贝卡,结果还被我弄丢了,我打算去哪里弄一张赔给她。”王女士无奈地说。

  “女儿喜欢泡泡玛特和小马卡。生日、逢年过节、学习进步或者路过便利店,她看到了就想买,慢慢地,家里就有一堆卡。如果抽中了一个隐藏款,她就很开心。寒假带女儿去长沙旅游,我还帮她背了一袋‘小马卡’同游。”王女士说。

  周女士上一年级的女儿也喜欢泡泡玛特,上幼儿园的时候就买了一堆,后来发现女儿并不是真的喜欢,而是享受拆盲盒那一瞬间的乐趣。“千万别迷恋,太费钱了。”周女士提醒各位家长,最小的一个就要69元,限量珍藏款要好几千元。

  记者调查

  小马宝莉卡卖断货 店家玩起“限购”

  昨日,记者走访金尚中学附近的文具店,发现店内摆着各式各样的卡片。其中,以“盲盒”类卡片最受欢迎。以小马宝莉卡为例,一套共有16张魔法贴和16张友谊贴可供收集,还分多个级别,价格从1元到几十元不等。有一款单包的贴纸售价5元,其中仅有2张魔法贴和1张友谊贴。孩子们需要频繁通过拆盲盒来集齐卡片,一张顶配的SSR卡(超级稀有),往往需要频繁拆盲盒来抽取。

  “小马宝莉卡最好卖,已经断货了。因为热卖,所以我们采取‘限购’措施,如果孩子单独来买,限购5包。”金盛路一书店工作人员陈女士说,一些热卖的游戏纸卡片,她需在厂家的线上平台抢货,还经常抢不到。

  金泰路一家文具店工作人员郑女士说,有一次和顾客聊天中得知,顾客的孩子才上二年级,就已经在买游戏装备和购买卡片等方面花了2万多元。顾客还告诉她,只要能让孩子开心就好。“作为店家,当然卡片卖得越多越好。但作为家长,我不鼓励孩子沉迷于游戏,宁愿少卖一些。”郑女士说。

责任编辑: 廖文焱,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