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爱乐厅正式启用 成歌剧孵化地
2024-04-20 15:29 来源:厦门晚报

文园路67-1号成为厦门音乐文化品牌地标。 刘东华 摄

郑小瑛在音乐会上担任导赏。 受访者供图

  厦门网讯(厦门晚报记者 林晓云)昨晚,文园路67-1号,当郑小瑛被搀扶着稳稳走上台,满场的观众将热烈持久的掌声送给了她。这里是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的驻地,在旧貌换新颜的艺术中心爱乐厅举行了隆重而简朴的“爱乐厅启新音乐会”。今后,将迎接来自各地的观众,继续为厦门建设“文化中心、艺术之城、音乐之岛”出力。

  【成长】

  共建“音乐之岛”打造品牌 留下共同的文化记忆

  昨晚的音乐会由郑小瑛教授任艺术总监及导赏,邀请了歌剧表演艺术家章亚伦、吴晓路、孙砾、杨小勇、李爽、李鳌以及青年歌剧演员郭伟、刘晓骅、冯硕、刘胤隆,厦门歌剧爱乐合唱团、厦门歌剧爱乐钢琴五重奏,共同献上一场以合唱、室内乐和歌剧选段为主要表演形式的音乐会。

  文园路67-1号,从之前的“爱乐岛·音乐厅”到如今的“歌剧中心·爱乐厅”,一直是一个富有特色、音乐文化品牌的地标。作为厦门爱乐乐团2002-2021年期间常驻的排练和演出场所,“爱乐岛·音乐厅”见证了厦门交响乐和歌剧艺术的成长与壮大,留下了很多市民共同的音乐文化记忆。郑小瑛说,这个音乐厅是20年前福建电力和厦门电业局与乐团共建“光明之岛-音乐之岛”的成果,是国有企业支持社会文化事业先进理念的一个良好实践。

  2022年,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正式注册成立,成为全国第一家民办非营利的、能够独立完成歌剧制作的歌剧人才机构。文园路67-1号作为其常驻办公地点,经过一年多的修缮加固和试运营,在艺术中心入驻后被命名为“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爱乐厅”。

  【见证】

  爱乐乐团走向全国的出发地 走出多位知名音乐人

  20多年来,音乐厅见证了许多音乐人才的成长。2002年首次在中国举办的第四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少年音乐比赛期间,这里成为60多名中外选手的训练营,奏响了40多部协奏曲。当时年仅12岁的张昊辰也在这里演奏过,如今已是驰名世界的钢琴家。音乐家王羽佳、杨晓宇、田博年、高参等,曾在这个舞台上首次演奏协奏曲。

  这个音乐厅,是很多厦门人成为音乐“发烧友”的起点,探秘交响乐的“精神花园”。这里,也是我国第一个成功实践交响乐团民办公助改革道路的厦门爱乐乐团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出发地,曾为市民上演了带讲解的中外经典交响乐音乐会1000余场,被推选为城市名片。

  多部优秀交响乐作品,在这里首演后走向世界。其中,优秀的中国交响诗篇《土楼回响》在12个国家和地区上演了77场,创下了中国大型交响乐作品上演最高纪录。

  这座音乐厅的声学音效受到观众赞赏,鲜为人知的是,当初曾有“高手”贡献“秘籍”。筹建之初,美籍华人指挥家董麟来到厦门,无偿提供了美国著名的“大提顿音乐厅”的建筑与声学图纸,并与郑小瑛共同商议、具体指导了音乐厅杉木墙壁和地板的木质、舞台的格局、墙壁的弯度和挡音吊板的位置,此后还多次在这里执棒交响音乐会。

  装修升级后的爱乐厅,将再次成为音乐特别是歌剧的孵化地。今年,歌剧艺术中心将推出全新制作的歌剧《费加罗的婚姻》和《托斯卡》中文版。

  【声音】

  为歌剧“投资” 非常了不起

  “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致力于经典歌剧的推广,创新“洋戏中唱”。在厦门市文化艺术专项发展基金等助力下,每年推出2-3部中外经典歌剧,及公益性音乐会和人才培养活动。

  “我们没有常设的演员、乐团、合唱团、舞台工作队等表演团体,而是以指挥为中心,多种业务骨干密切协作,由必要的行政团队保障,来完成全歌剧流程制作。”郑小瑛说,歌剧艺术中心组建以来,运营了一套科学、高效与国际接轨的制作模式,从前期剧本乐谱准备,到邀请歌剧演员、乐团、合唱队、导演及舞美团队,从指挥的音乐作业到导演的排戏,按照创意,进行舞美设计、舞台合成,直至演出,包括前后期的宣传推广等,都有创新和尝试。

  她表示,该中心以厦门为根据地,不仅培养歌剧人才,也使厦门具备了本土排练和制作歌剧的实力,同时吸引国内外尖端音乐人才来厦交流、定居,或举办更高层次的音乐类赛事,对于提升厦门整体文化水平起着重要作用。据悉,2026年第六届中国歌剧节将在厦门举办。

  著名指挥家吴灵芬十分赞赏厦门对歌剧文化事业的大力支持:“在全国来说都是学习的榜样。厦门能在歌剧这种最具综合艺术特色的品类上进行投资,非常了不起。文化事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投资,对于社会的教化作用以及整体产业升级的影响不可估量。”

责任编辑: 廖文焱,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