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举办“优化营商环境 全力服务企业”专题研修班
2024-04-28 07:44 来源:厦门日报

  “优化营商环境 全力服务企业”专题研修班培训现场。(本组图/记者 张奇辉 摄)

  参训学员专心听讲。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李晓平)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事关城市核心竞争力。4月23日到26日,厦门市委组织部、市商务局、市发改委联合举办“优化营商环境 全力服务企业”专题研修班,各区、开发区,重大片区指挥部,市直部门及相关单位,国企负责人参训,部分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代表受邀参加部分讲座。

  此次研修班旨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推动各级各部门加深对优化营商环境的认识,提升对服务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的理解,学习新形势下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方式方法,为改革创新和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市商务局局长陈颢颖在开班动员中表示,希望学员带着“如何更好发挥厦门的优势”“如何更好实现改革和创新”“如何更好服务企业和项目”三个问题参训,把所学所思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与厦门的发展大局融合起来,切实提升“抓落实、促发展、带经济”的综合能力。

  研修班坚持以实际工作需求为导向,在设置培训课程上突出“精准”,既邀请相关方面的权威专家,也邀请实战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为大家授课。内容设置上,从区域经济、法治环境、外资、服务贸易、税务等不同角度进行解读和教学,并在太古飞机维修基地、雨果网总部举办关于服务贸易、跨境电商的现场教学。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关于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督查调研情况的汇报。研修班的学员们认真学习会议精神,就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优化政务服务等方面进行热烈研讨。学员们表示,此次培训既有宏观形势、理论教学、企业服务、实战技巧等专题讲座,又有现场教学和业务研讨,干货满满,是一次宝贵的充电赋能机会。

  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近年来,厦门以改革创新为抓手,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建立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服务企业工作机制,营商环境指标连续五年位列全省第一,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试点等改革措施入选厦门市改革创新优秀案例。

  声音

  加快壮大厦门服务贸易规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综合研究室主任赵福军:全球化将更多体现为“跨境提供服务+跨境投资+本地化生产制造”的形式,这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货物贸易转型升级、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去”,将辐射带动更多服务出口。厦门要加快壮大服务贸易规模,通过“生产制造—服务业—服务贸易”这一路径,为服务贸易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厦门可借鉴新加坡打造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中心、合作共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等做法,强化提升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在福建和江西可以建立货源基地,推动港口转型升级发展。以俄罗斯等金砖国家、欧洲和东南亚国家为重点,探索“两国双园”合作模式,开展一揽子制度创新,把服务贸易发展与营商环境优化和招商引资结合起来,提高通关、人员流动、数据跨境流动、签证、外汇收款、外籍人士来厦门出行购物的便利性,打造离岸服务贸易中心。

  通过制度型开放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商务部研究院外资部主任马宇:制度型开放的主要措施是扩大市场准入开放,对标国际先进标准,主动对照CPTPP、DEPA等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构建与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打造营商环境的是最高境界的招商,把投资环境做好了,自然会实现国内外生产要素的集聚。地方投资促进机构在做好招商引资的同时,要注重核心职能的转变,注意投资环境的维护和完善,同时塑造区域投资的形象和品牌。要重视寻找与锁定前期潜在投资者,建立本地区的重点招商产业数据库/编制产业招商地图。

  以法治化为核心 优化营商环境

  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教授罗培新: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而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世界银行新的宜商环境评估体系(BEE)包含了评价指标可量化、可比较、可竞争、可改革,以及所测即所得等方法论,并强调地方对营商环境的重视要转化为规则和实际落地效果。地方要以法治化为核心,确立基础的优化营商环境战略、以经营主体为第一视角的政策制定解读体系、技术服务于价值的公共服务与行政监管理念和对标国际先进标准的“清单式”管理模式,比如对照世界银行评估体系,确定无法适用的指标清单、可以适用但未实行的指标清单、“默认继受”前沿经济体领先做法的清单;建立涉营商环境的立法范式、法律法规施行后解读制度;施行行政行为码,减少重复执法,多头执法。

  “产”“城”“人”融合 促进产业生态创新发展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任颋:从粤港澳大湾区的实践来看,大城市群的核心元素是“产”“城”“人”,共同构成一个在城市群空间范围内的生态系统,三大核心元素间的融合协调发展需要相应的“产城融合”体系与之配套并形成支撑。闽西南协同发展要加强顶层设计联动,包括规划联动、政策联动——在优良营商环境营造上向高标准看齐,实行政策互通互认;以经营主体的利益为最大诉求,合理分配城市间需承担的成本及所获取的收益;还可以创新多种协同模式,借鉴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和重要节点城市的合作经验,深化“研发+转化”“总部+基地”“智造+制造”“资本+空间”等多种合作。

  以科技创新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产业集群

  苏州工业园原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杨建中:招商引资的本质特征是竞争性市场活动,底层逻辑在于要利用好区域的比较优势,要求各地要利用、挖掘、塑造、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形成招商的核心竞争力。招商引资的目的是要为区域打造稳定的、可持续的、高质量的产业集群。厦门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区域产业发展,通过科技创新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产业集群。一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原有传统加工制造业产业为基础,部署战略性科技新兴产业,通过二次招商、科技赋能,形成产业创新集群。二是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以科技招商为核心打造未来创新型产业集群,通过科技金融平台的运用、公共技术及服务平台的搭建等工具运用,实现科技招商目标。

  优化税收营商环境 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福建省税务学校副校长、北京财税研究院研究员、教授蔡少优:地方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应当是一个综合考虑自身经济特点、周边经济环境、国家税收政策方向和宏观调控方向等多方面因素的过程。各级领导干部都应关注并努力实践地方政府税收筹划活动,助力税收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一是着眼“市场化”要求,以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简政放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通过退税减税为经营主体松绑减负,通过数字赋能为经营主体提速增效。二是着眼“法治化”要求,以优化税收营商环境营造公正市场秩序,不断提升税收执法的规范性、税收执法的文明性以及税收执法的公正性。三是着眼“国际化”要求,以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助力建设开放型经济。

  本报记者 李晓平 整理

责任编辑: 李奕佳,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