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肿瘤被成功摘除 被禁锢28年的"象面人"重焕新生
2024-05-06 14:30 来源:厦门晚报

  ■蔡滴水(左一)和他的母亲跟记者(右一)分享现在的生活。

  ■现在的蔡滴水能麻利地干活了。

  ■扫描二维码,看看蔡滴水这些年的生活变化。

  厦门网讯(厦门晚报记者 高金环 图/记者 陈嘉新)蔡滴水,这个土生土长的厦门人,曾因脸上巨大的肿瘤而被称为“象面人”。这个不幸的标签,曾禁锢了他整整28年。2009年,由我采写的本报独家报道讲述了他的遭遇,引发社会关注。在厦门长庚医院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蔡滴水成功切除了重达1.4千克的肿瘤,不仅摘掉了沉重的标签,也摆脱了癌变风险。近日,我和同事再次探访蔡滴水和他的母亲。如今的他已经重回正常的生活轨道。

  不幸遭遇 因脸上长了巨大肿瘤 菜地几乎成为唯一的去处

  我跟蔡滴水第一次见面是在2009年12月3日。那时,我听说翔安有个“象面人”,脸上长了巨大的肿瘤,再不医治有癌变可能。得知这个消息,我赶紧跟着市慈善总会等慈善机构的工作人员来到蔡滴水家。

  那时,蔡滴水家没有电话,我们辗转找到在菜地浇水的他。他家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母子俩住在两间小石屋内,唯一的家电是一台旧电视,半亩菜地是他们唯一的收入来源。

  跟蔡滴水的母亲交谈,我才知道,蔡滴水8岁时生了怪病,头上和脸上开始长肿瘤,两次手术都未治愈。肿瘤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变大,右半脸看上去像是挂了个大肉囊,成了“象面人”。蔡滴水给我看了一张1993年的医院诊断书,上面写着:右面部巨大纤维瘤,右眼失明,五官畸形。我见到他的时候,他右半脸上挂着的巨大肿瘤已下垂到胸口,嘴被拉变形,右耳朵也被拉到下巴位置。因脸部被巨大的肿瘤压迫,他的吐字不清晰,甚至连吃饭都成了难事。

  这个病像囚笼一样,禁锢了蔡滴水的人生。得病后的28年,他除了外出看病,从来没有离开过村子,离家半里路的菜地,几乎成了他唯一的去处。他不是不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他是怕出去会吓到别人。

  2008年冬天,台湾一家慈善基金会的工作人员白张秋红在发放慰问品时注意到蔡滴水,此后每个月都去看望他。她发现,蔡滴水是一个很开朗的人,平时在菜地里干活,都是开开心心的。

  幸运变脸 先后做了两次手术 两个多月后恢复良好

  神经纤维瘤一般因基因变异产生,4岁前开始生长,10岁后充分长起来,20岁后是生长高峰期。像蔡滴水脸上这种巨大的肿瘤不多见,这种肿瘤除了影响眼睛、耳朵等器官,还有癌变的可能。

  我第一次探访蔡滴水时,他的妈妈58岁。前一年,丈夫过世,二儿子刚成家不久,她瘦小的肩膀上扛着母子俩的生计,我看到她的手上满是老茧。她用“气象台”形容自己的骨头,因为得了风湿病,身体对天气变化很敏感。儿子脸上的肿瘤越来越大,手术费用是天文数字,想到这些,她只能偷偷流泪。

  我决心通过晚报这个平台,帮蔡滴水一把。但拍照前,我的内心有些纠结。我想他一定不愿意公开自己的样貌,但是不拍下来,大家就不知道他的病情有多严重。幸好当我对着蔡滴水拍照时,他没有躲闪。临走前,我把钱包里所剩的钱全部塞给他的母亲。

  第二天,号召好心人为蔡滴水捐款的报道在《厦门晚报》刊登了,编辑部安排在头条位置。报道见报次日,“爱心大爷”叶克雄拿了500元,来到市慈善总会。他说:“太可怜了,过来帮帮他!”几天时间里,陆续有好心人捐款,最大的一笔有2000元,但缺口还很大。2009年12月17日,我跟进报道,希望更多爱心人士为蔡滴水献出一份爱心。

  报道引起多方关注,厦门长庚医院专门从台湾请来专家,决定为蔡滴水进行手术治疗。但手术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大出血,可能直接危及蔡滴水的生命。为了减少手术风险及资金负担,厦门长庚医院组织了整形外科、神经外科、眼科等近20位专家多次进行术前讨论,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和应急预案。

  一年后,也就是2010年12月,长庚医院先后为蔡滴水做了两次手术,分别是脸部肿瘤切除手术和显微皮瓣覆盖重建手术,1.4千克的神经纤维瘤被切除了,共耗时32小时。经过两个多月的照护,蔡滴水恢复良好。

  积极生活 走出村子逛街市 做志愿者回报社会

  今年4月,我又和同事一同来到蔡滴水家。蔡滴水和他的母亲依然生活在小石屋里,但他们的心境已截然不同。

  蔡滴水用的是一部老式手机,他特地找出通话记录,并找到我的联系方式。如今的蔡妈妈没当年那么瘦弱了,笑容一直挂在脸上。“身体不错的,手术后变化很大!”蔡滴水说,过去大肿瘤晃来晃去,很不方便,现在行动方便很多。肿瘤切除后,没有再复发,蔡滴水也终于能走出村子,逛一逛附近的街市,还经常跟邻居们一起泡茶。现在,他除了和母亲一起种菜,还负责做一日三餐。

  此外,蔡滴水尽自己的所能回报社会。“人家帮助我,我也要帮助别人,互帮互助。”蔡滴水说,社会的帮助让他重新找回生活的希望,现在他有时会参加厦门慈济西柯环保教育站的社区垃圾分类活动,身体力行回馈社会。

  当我们离开时,蔡滴水和他的母亲站在门口,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我知道,这份来自社会的关爱和支持,将会是他们在未来道路上最坚实的前行力量。

  记者手记

  人性的光辉 在此刻闪耀

  当我第一次看到蔡滴水那张被巨大肿瘤扭曲的脸庞时,我瞬间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肿瘤不仅夺走了他的正常容貌,更剥夺了他正常社交和生活的权利。然而,他还是努力分担母亲的重担,乐观面对生活。

  当时,我的心中涌起复杂情绪——同情、感动,以及想为他做些什么的冲动。作为记者,我深知自己肩负传递信息、呼唤爱心的责任。

  而今,能见证蔡滴水的重生,我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在困境中,他从未放弃过希望;重生后,他选择了感恩与回馈。这让我深刻感受到人性的光辉。

  这次采访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次宝贵经历,让我对人性、生命、社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未来,我将继续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更多感人的故事,传递更多正能量。

责任编辑: 李奕佳,赖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