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界风采】访思明区侨联副主席吕韶风
2022-11-17 12:00 来源:思明侨联

悠悠古韵薪火相传

灼灼侨心抒之以情

以实际行动献礼党的二十大

  开栏的话

  为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进一步激发侨心永向党、奋进新征程的使命与担当,即日起,思明区侨联联合厦门网开展【侨界风采】系列宣传报道,讲述各行各业思明侨界人士的奋斗故事与家国情怀,感受侨乡魅力,营造侨界庆祝盛会的热烈氛围。

矢志不渝话传承

集智聚力谋发展

本期侨界风采主角是

思明区侨联副主席

吕韶风

吕韶风参加福建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

  吕韶风,新加坡归侨,厦门欧厝南音泥土计划发起人。现兼任省、市两级人大代表,思明区侨联副主席、厦门市人大侨外委委员、中国音乐学院校友会常务理事兼厦门校友会会长、厦门市新加坡归侨联谊会理事长、厦门市侨联青委会副会长等。

  她恪尽职守,不负初心,2002年归国至今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担任社会兼职。荣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北京传统音乐节杰出贡献奖、厦门市归侨侨眷先进个人、厦门市人大工作先进个人、思明区优秀政协委员、翔安最美爱心传播人物等。

祖父吕隆庆一家

  说起“侨”这样一个身份,吕韶风再熟悉不过了。吕韶风的祖父是中国早期赴法留学、怀抱科技救国理想的高级知识分子,旅居国外数十年后回归祖国,为福建电力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父亲是越南归侨音乐家、高级记者。在这个一脉相承着爱国精神的家族中,吕韶风自幼接受了良好的艺术教育。“我的母亲也从事着音乐相关的工作,她是原厦门越剧团小生演员。”正是在父母亲的影响下,童年的她深受着音乐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戏曲的熏陶。

吕韶风和丈夫黄斐澜合照

  1993年,自中国音乐学院毕业后,吕韶风担任了厦门鹭江大学教师。1996年,她辞去了工作,和丈夫双双奔赴新加坡。“当时中国正值改革开放浪潮中,大学毕业后的我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渴望与好奇,所以想去看看。”在新加坡期间,吕韶风慢慢进入当地音乐文化圈,参加了许多音乐、文学活动,认识了许多朋友,并建立了友好的关系。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她加入了蜚声东南亚的南音组织“新加坡湘灵音乐社”,这也是吕韶风和中国传统音乐南音结缘的起点。

  回国后的吕韶风,开始了厦门大学的音乐研究生生涯。与此同时,带着国外生活、旅行的丰富经历和开拓的文化视野,她在国内各种公益活动、社会兼职中心怀热忱、无私奉献,并于2018年发起了“欧厝南音泥土计划”。

  01

  春风化雨,以情育人践初心


吕韶风参加“厦门市南乐团传习教学基地”授牌仪式”揭牌仪式(左一)。

  南音是中国四大古乐之一,为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古乐,被称为“音乐活化石”。2009年,南音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而渔港欧厝的特色小镇建设,便是以南音为抓手。欧厝社区的南音文化可以追溯到明朝,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经过调研我们惊讶地发现,在欧厝村的5000多个村民中,就有100多位能够吹拉弹唱南音,这是一件十分难得的事。”因地制宜,在当地政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支持下,吕韶风发起“欧厝南音泥土计划”并兼任教学,为南音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注入新鲜血液。

  在面向社区所有南音爱好者的同时,“欧厝南音泥土计划”也开启了南音“娃娃班”,为南音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播下种子。谈起发起该计划的初衷,吕韶风说道,“把现有的音乐艺术资源带给孩子,让他们真实地认识自我,让他们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广阔的舞台,让南音后继有人。”正如她所期待的那样,南音“娃娃班”的孩子们为美国、瑞典、丹麦、挪威、澳大利亚、东南亚诸国等众多贵宾表演,曾接待过多个中央、省市领导观摩,并与奥地利著名指挥王进、小提琴家mario husson等世界音乐大师及厦门爱乐乐团、厦门大学青年乐团等同台合作。

  今年,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一位欧厝南音泥土计划的女孩考进了厦门艺校南音班(南乐团委培),并得到了南乐团艺术家们的认真鞭策和鼓励。“希望她三年后能顺利站在南乐团的舞台上,并反哺家乡。”这是欧厝南音泥土计划和乡村振兴的一个成功实践。

韶风改编执导的中国罗马尼亚友好话剧《陶爱》在厦门公演。

  传承传统音乐任重道远。除了通过南音文化带动欧厝村居民的发展和乡村振兴,吕韶风也在南音本身做了许多守正创新的尝试。在原汁原味地继承南音的基础上,吕韶风还通过将传统音乐和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不断地创新南音的展现形式,创作出让现代观众尤其是年轻人喜闻乐见的作品,使古老的南音文化不断延续。话剧《陶爱》便是其中一个例子。在今年的五一假期,由吕韶风改编执导的中国罗马尼亚友好话剧《陶爱》在厦门成功公演,该话剧将传统艺术话剧与传统音乐南音相结合,以一种新的形式面向观众,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它、认识它、热爱它。在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条路上,吕韶风脚踏实地,用实际行动与担当底色让南音焕发新的生命力。

  02

  以侨为桥,实干担当谱新篇


吕韶风作为归侨侨眷代表接受厦门卫视采访。

  归国以来,吕韶风热心侨联工作、热忱为侨服务。她积极参政议政,为切实保障好广大海外侨胞及归侨侨眷的权益贡献力量。她提出涉侨建议多篇,如“关于落实清退非住宅侨房,保障侨胞合法权益的建议”、“关于扩大退休归侨补贴的建议”等。她还多次主笔市、区侨联系统的调研文章,内容涉及海外华文教学、保护鼓浪屿华侨文化、做好厦门华侨文化等,为政府中心工作建言献策。她带领新加坡归侨联谊会积极参与、主动融入市侨联各类活动,并在慈善救助、爱心奉献上率先垂范,曾协助重病老侨林璞玉在市慈善总会 “侨爱心慈善基金”设立帮扶专款,及时解决老侨的实际困难,为老侨送去更多的服务和温暖。受陈嘉庚长孙陈立人委托,她与百家讲坛华侨史家陈毅明,音乐家、父亲吕海鸿共同为南侨机工作曲《永远的怀想》,该曲曾应新加坡厦门工会的邀请到新加坡首唱,而就在不久前,她带领侨青再次唱响铭记赤子功勋的赞歌,弘扬爱国爱乡的华侨精神。

吕韶风指挥“思明侨声”合唱团演唱《永远的怀想》。

  除此之外,吕韶风积极扩大海内外交往,凝聚思想共识、加强交流互动。她接待厦门公会荣誉顾问、新加坡前政务部长曾士生一行厦门访问团,与知名新加坡企业家加强互动,并不断拓宽与东南亚等其它海外社团的联络联谊,争当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中外友好促进者。

  03

  倾情倾力,履职尽责献智慧


吕韶风参与录制厦门电视台TV透栏目

  身兼多职,乐于奉献。吕韶风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反映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用实际行动书写担当努力,为推动厦门持续发展出谋献策。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她勤勉履职,围绕维护侨益、流浪犬救助管理、物业管理监管、提升鼓浪屿旅游服务水平、减少市政道路重复改造、完善斑马线礼让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作为人大财经委预算联络员,她通过培训提升预算草案分组审查时能发挥审查作用,踊跃参加各类征求意见座谈会及市财政重点项目绩效评价工作,认真落实落细工作,提升市民获得感、幸福感。作为公平正义的媒体评论员,她善于观察与思考,参与市、区多个重要课题探讨,自2008年以来,仅厦门电视台TV透栏目就录制了近千期,多个问题得到市区领导的关注和解决。疫情间,她大量实地调研,并以嘉宾身份积极参与媒体相关节目,宣传疫情防控政策、疫情间人群心理健康、思明区疫情经济现状、如何帮助企业、社会重建疫情经济等等,为抗击疫情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吕韶风参加首届全国“传统文化进社区”微视频大赛。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吕韶风始终关注民生、情系发展,尽职尽责、尽力尽心,用务实高效的履职表现诠释实干忠诚的爱国情怀。

  二十大·有话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中国人民打开了更加宏阔的视野,勾画出更加美好的前景。“我希望能以党的二十大召开为契机,以习近平总书记报告中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精神为指导,深入挖掘厦门的侨文化和侨资源,加强它们的保护和传承。”作为一名侨务工作者,吕韶风认为还应充分发挥侨联独特优势,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为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侨界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 李炜杰,衷文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