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春光作序启新程。为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和“快字当头提效率、机关带头转作风”专项行动,厦门网与湖里区委组织部联合开设《湖里榜样说》专栏,持续聚焦重点工作领域一线党员干部,通过为“担当者”加油,为“湖里榜样”鼓劲,引领全区党员干部向高处攀、和强者比、与能者赛,争当敢担当、打头阵的“先行者”。
城中村现代化治理
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程
是为民办实事的重要抓手
是深化拓展“三争”行动重点任务
本期“湖里榜样说”
继续聚焦城中村治理一线
为您讲述殿前街道邱忠民的故事
作为马垅社区城中村治理专班负责人,工作伊始,邱忠民心中并没有一个感觉靠谱的改造方案。“身子沉下去,办法浮上来”,他带领团队迈开脚步,开启日均暴走3万步的模式,深入社区每个网格,实地走访每条街面小巷。
通过脚步丈量社区,及时排查城中村治理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以及居民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201个,并形成“问题清单”。
邱忠民和团队围绕“问题清单”进行交流研讨,让城中村治理方案更明晰,实战更有思路。堵点被疏通,巷道变宽敞,生命消防通道被打开……一个个“问题清单”逐渐变成居民群众的“幸福账单”。
马垅社林某因担心自家涉违铁皮拆除后,旁边年代久远的玉兰树会对主体建筑产生安全威胁,迟迟不肯拆除。邱忠民得知原因后主动找工人为玉兰树加固,解除安全隐患,现在玉兰树下已是周边居民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了。
“一线工作法”是邱忠民治理工作中的“法宝”。邱忠民带领团队坚持在一线入户走访协调、在一线研讨深挖问题根源,探寻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办法,将居民群众的问题矛盾在一线解决,推动治理改造工作提速增效,他们率先完成空间梳理、四打通攻坚任务和马垅社表后线整治工作。
为此,邱忠民一头忙着一线走点协调调度,一头加班加点学习政策文件,做到吃准吃透、烂熟于胸。马垅社站房建设用地的房东一直不肯签约,网格长多次上门商谈无果,面对难啃的“硬骨头”,邱忠民迎难而上,多次与房东促膝谈心,从朋友的角度去了解他的所思、所虑、所求,设身处地分析形势,解读政策措施,慢慢地解开顾虑,打开心结。
“那次协议最终签署,都到凌晨1点半了。”邱忠民感触颇深。
整改前后对比
为进一步激发居民参与治理的主动性,邱忠民积极谋划,将共商共治共管思路贯穿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各环节过程,构建“党员+居民代表+网格员+群众”的治理新格局。他多次组织党员、居民代表前往湖里街道后浦社参观学习治理成效,牵头召开居民代表会等,在社区、小组不同层面积极宣传党委政府的治理改造政策,让居民转变思想,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
同时,深度挖掘乡贤、党员、居民代表等力量资源,成立综合治理委员会,共谋发展“金点子”,引导新老居民共建共治共享,构建城中村治理共同体。积极组建社区质量监督小组,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推动施工单位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做让百姓放心的工程;召开居民代表联评联审会,让项目方案的实施更接地气、更贴需求、更近民心。
停车难、道路拥堵,一直是马垅社区居住环境的痛点。邱忠民积极联动街道、社区、小组三方,多方征询居民意见,动员居民自筹资金1300万元申建马垅社区停车楼项目。
在区、街和社区的全力推进下,全市首个居民小组自筹资金修建的停车楼将于近期开工,建成后可提供近135个停车位。
▲马垅社区停车楼效果图
此外,电力改造解决了夏日用电难的问题,自来水改造让居民群众可以用上放心水……随着治理改造的推进,社区生活环境越来越好,越来越宜居,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为进一步美化社区面貌,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文旅商融合,聚拢城中村“烟火气”,邱忠民结合区城管委办店面招牌设计竞赛与管理规范行动,召开居民代表联评联审会,确定优胜方案。
积极发动居民群众联合共建,计划自费投入约700万进行店招改造,对店招进行规范,确保商业街区的整体美观和风格统一,有效提升城中村营商环境。
同时,他和团队积极探索“专业服务+智慧平台+长效运营”新思路,推动社区与湖里建发城建公司合作,成立马垅社建发合资平台公司,发挥国企管理优势,统筹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管理服务,重点对马垅社77号及15号两栋沿街店面进行改造升级。
通过串联文旅商融合项目、马垅独特品牌、城中村及其周边消费者,凝聚城中村“烟火气”,不断提升城中村现代化治理水平。
抬头再也不见“蜘蛛网” ,秀出最美天际线;道路平坦宽敞,让“烦心路”变成“顺心路”;人流逐渐增加,烟火气逐渐浓厚,重拾“人间烟火 车水马龙”的景象,这就是邱忠民和团队奋斗的见证。
没有惊心动魄的壮举,也没有名声远扬的故事,只有一步一脚印,深深扎根基层,以绣花功夫,让“城中村”变“城中景”,为居民群众幸福生活加码,让新老居民和谐共融,乐享新生活。
责任编辑: 李炜杰,衷文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