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侨心|从“抗日家书”到“狱中来信”,红色家风跃然纸上!
2024-08-19 15:23 来源:厦门网

家书中的“真儿” 

是鼓浪屿华侨王唯真 

家书由其父亲王雨亭所写 

虽只有百余字 

却是红色家风的生动体现 

 

(一)爱国种子在萌发 

王唯真

1923年在鼓浪屿出生

先后在怀德幼稚园、福民小学上学

1933年随家人到菲律宾生活

王唯真的父亲王雨亭是个爱国华侨

受到父亲影响 

王唯真幼小的心灵里 

早已种下爱国的种子 

抗战爆发后

他多次请求父亲让他回国参战

父亲一开始不允

后被儿子的坚持打动

亲自送他回国,报效国家

为儿子写下这饱含家国情怀的家书

 图:1937年王雨亭(左一)决定送长子王唯真(后右)回国抗日前,与夫人和孩子们在马尼拉合影

 

漂洋过海,又经越南北上 

1939年 

王唯真终于来到延安 

踏上了抗日的征程 

图:王唯真早年画作--再会南洋、胜利后再见 

(图片来源:鼓浪屿华侨文化展馆)   

  

携画笔投身抗战   

到达延安后

经过短暂培训

根据王唯真的年龄和特长

  组织上安排他到《解放日报》工作

于是

热血青年以画笔作枪 

创作了大量抗日宣传画 

图:王唯真早年画作--延安生活 

(图片来源:鼓浪屿华侨文化展馆)   

 

鼓浪屿华侨文化展馆

馆藏有王唯真的自画像册

从他的速写自画像中

我们看到爱国华侨

毅然决然投身抗战的豪情壮志

 

图:王唯真为延安《解放日报》读者绘制的“滇缅边形势图” 

 图:王唯真为延安《解放日报》读者绘制的斯城(斯大林格勒)前线战争形势图

 

他把抗日宣传画 

画到了延安的城墙上 

画到了《解放日报》的版面上 

 

图:王唯真早年画作《画地图》

  (图片来源:鼓浪屿华侨文化展馆) 

 

就这样

王唯真携画笔投身抗战

发动群众抗日救国

鼓舞士气

直至抗战胜利

永不变的爱国心报国志 

 在《解放日报》工作一段时间后

王唯真因工作需要

转到新华社工作

开始了长达65年的新闻记者生涯

 

图:王唯真早年画作《编写》

(图片来源:鼓浪屿华侨文化展馆)  

 

在新华社

王唯真参与了新华广播电台

第一次对华侨播音

 

 

图:王唯真早年画作《告侨胞书》

(图片来源:鼓浪屿华侨文化展馆) 

1946年夏天

为揭露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阴谋

王唯真撰写《告侨胞书》

在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用普通话、粤语、闽南语播出

这也是新华广播电台第一次对华侨播音

在海外侨胞中产生广泛深刻的影响

极大激发广大侨胞的爱国心、报国志

 

图:王唯真早年画作《出席延安侨联(中国侨联前身)成立大会》

(图片来源:鼓浪屿华侨文化展馆) 

 

图:王唯真早年画作《阅侨报》

(图片来源:鼓浪屿华侨文化展馆)

 

解放后

王唯真一直在新华社工作

1961年,他赴巴西

任新华社驻里约热内卢特派记者

那时中巴两国还没建交

巴西时局很动荡

 

 

1964年

巴西发生军事政变

与中国友好的古拉特政权被推翻

中国派往巴西工作的包括王唯真在内的9位同志

被巴西政变当局突然逮捕,关进监狱

制造了一起国际政治大冤案

在狱中,他们遭受百般折磨和秘密审讯

但没人妥协

充分体现出九同志

对祖国坚贞不渝的赤胆忠心

 

 

后来

经中国政府大力营救

加之国际舆论的强大压力

巴西军政府于1965年将九同志“驱逐出境”

 

 

在狱中的王唯真

给家人写了一封又一封情真意切的家书

每封家书虽仅有寥寥几字

却饱含着王唯真炽热的家国情怀

是对后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家风若字,翰墨留香 

从父亲写给王唯真的“抗日家书” 

到王唯真写给亲人的“狱中来信” 

尽显家国情怀 

鼓浪屿爱国华侨的“红色家风” 

更是跃然纸上 

有力量、可传承、永不褪色的 

“红色家风” 

将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灯塔 

照亮他们的前行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 韩婉秋,衷文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