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员在现场操作无人机进行比武。
聚焦警用无人机实战运用效能检验,全方位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
比武现场,民警聚精会神操作无人机。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薛尧 通讯员 付邦恕)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无人机不再局限于航拍摄影这一基础功能,小小的机身在公共安全领域也能大放异彩,给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一道坚固的安全屏障。在第五个中国人民警察节来临之际,厦门市公安局集美分局积极响应上级要求,在分局党委的高度重视以及市公安局治安支队的关心与支持下,1 月 6 日至 9 日成功举办首届警用无人机实战应用比武活动。此次比武聚焦警用无人机立体化实战运用效能检验,力求借此契机全方位推动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的攀升,致力于锻造一支技术精湛、专业过硬的集美警用无人机精英队伍,为辖区治安防控、应急处突等工作注入新动能,以实际行动向警察节献礼。
实战模拟
模拟各种警情,淬炼警务多面手
7 日上午,集美龙舟池畔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安保类情景模拟比赛,这也是无人机实战应用比武赛场。参赛选手三人一组,接到 “集美龙舟池附近疑似出现犯罪嫌疑人” 的指令后,迅速行动。一号队员操控无人机升空,二号队员精准控制云台追踪目标,三号队员则专注记录飞行全程、规划航线,三人默契配合,很快锁定 “嫌疑人”。此后,各小组还依次模拟了侦查、交通、救援等不同情景。
“这次模拟的各种警情,都是从分局历年的实战经验中选取的经典‘战役’改编而来,我们还在此过程中增加了一定难度,为选手‘加压’,但最终每位选手都顺利踩点得分,完成了既定任务。”本次比赛的裁判员之一、集美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民警陈清风告诉记者,例如在救援类情景模拟中,比赛难点在于选手需要在数十种装备中选择适合场景的设备,进行正确组装后能快速锁定“伤者”的地理位置,引导救援人员准确抵达,避免 “伤者”因为等候时间过长,因“流血过多”导致出现“生命危险”。
“此次技能比武的项目设定,我们从最初的无人机操作技巧,升级为模拟实战场景,让大家在紧张的氛围中快速思考如何正确操作无人机,同时选择搭配适合该场景的其他设备来完成任务。”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无人机应用管理大队副大队长李健表示,通过此次比武,有利于民警辅警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大型活动安保、森林防火巡逻、案件侦办和应急救援等场景中。
“作为一名交警,经过此次实战演练,对所学到的无人机相关知识进行检验,查出不足,优化技战法,更好地保障城市道路交通平稳运行。”集美交警大队二级警长陈学贤称,在交警日常工作中,可以使用警用无人机进行高峰期的车流动向监测、空中查看事故现场情况、道路安全隐患排查等众多工作,他也会将在此次比武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带回去和同事们分享。
实操比武
9支代表队29名“飞手”大展身手
在开幕式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随着分局领导一声令下,集美公安分局首届警用无人机实战应用比武活动拉开帷幕。杏林派出所、侨英派出所、灌口派出所、后溪森林派出所联队,集美派出所、凤安学村杏滨派出所联队,指挥情报中心刑侦大队联队、巡特警反恐大队以及集美交警大队等 9 支代表队整齐列队,共计 29 名技艺精湛的 “飞手” ,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在这片竞技场上大展身手。
如今,无人机已然成为现代警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装备,其身影频繁穿梭于巡逻防控、应急处突、交通管理等诸多前沿领域,为守护社会安宁立下汗马功劳。本次比武活动,一方面是对集美公安分局警用无人机实战应用水平的全方位深度检验,另一方面更是为集美警航队伍建设注入强劲动力,成为推动警务创新发展的有力杠杆。
比赛过程中,各代表队全身心投入,围绕 “安保类、侦查类、救援类、交通类” 这四大极具挑战性的业务场景,展开紧张激烈的实操大比武。比武过程中,无人机跨空域、全方位、立体化的卓越技术优势被一一展现,借此契机进一步精细优化地面警力部署、精心规划低空巡逻路线,全力确保空中力量与地面执勤警力之间能够达成高效沟通、实现无缝紧密协作,全方位提升警用无人机实战应用效能与专业水准。
集美公安分局以此次比武为全新的起点,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兴警之路。始终紧紧围绕服务大局,贴合实战需求,追求实在成效,矢志不渝地锤炼一支素质过硬、技能拔尖,堪称 “双一流” 的警航精锐之师,为筑牢平安集美防线,提供坚实可靠、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责任编辑: 张悦曦,衷文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