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厦门海沧港传来重磅消息——
22#~24#泊位一期工程
宝泰码头
顺利完成交工验收
正式加入海沧港“大家庭”!
这座全新码头不仅
为港口“扩容”注入强劲动能
更以智能化、前瞻性设计
为未来航运发展铺路
新泊位亮相:7万吨级码头“硬核”登场
施工方中铁广州局方面介绍,此次建成的22#泊位为7万吨级通用泊位,水工结构按靠泊10万吨级散货船舶(5万吨级集装箱)设计,充分适配船舶大型化趋势。
作为重力式码头,其沉箱单件重量高达2300吨,施工团队通过创新工艺攻克了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与大型沉箱安装难题,既保障了工程安全,又为后续类似项目积累了宝贵经验。
新泊位建成后
将有效填补港区杂货运输能力缺口
优化码头功能布局
助力企业降低物流成本
进一步吸引临港产业集聚
延伸阅读:海沧港区“家底”有多厚?
作为厦门港的“主力军”,海沧港区规划总面积约24.41平方公里,可建设生产性泊位37个(含30个深水泊位),码头岸线总长超11公里,集装箱年通过能力达760万标箱。
2024年,海沧港集装箱吞吐量达889万标箱,占厦门港总量的七成、福建省近半壁江山,中欧、中亚班列累计发运41列,货值超13亿元,堪称“一带一路”海陆联运的黄金节点。
两大作业区强强联合
嵩屿作业区:聚焦远洋干线运输,10个泊位年通过能力2290万吨,集装箱码头与能源码头并重。
海沧作业区:以集装箱运输为核心,24个泊位覆盖10万~20万吨级超大型船舶,同时布局液体化工与散杂货专区,形成“一站式”物流枢纽。
根据《厦门港总体规划(2035)》,海沧港区正朝着“集装箱干线运输主港+临港产业服务高地”的目标全速推进:
01
枢纽能级再升级
码头整合优化:推动液体化工码头腾退改建、散货码头功能升级,实现集装箱码头连片高效运营。
海铁联运突破:全国首个自动化海铁联运项目——远海铁路专用线即将投用,打通“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打造中西部腹地货物出海新通道。
集疏运体系提速:总投资60亿元的“两横三纵”货运路网加速成型,港区交通效率将跃升新台阶。
02
临港产业“链”全球
依托中远海运、建发、国贸等龙头企业,海沧港正构建“航运物流+供应链+贸易金融”生态圈。万纬冷链、中谷物流基地等重大项目接连落地,推动港口从“装卸站”向“智慧供应链中心”转型。
03
破解痛点,赋能长远
针对停车难、用地集约度低等短板,港区已新增1162个集卡停车位,并规划后井片区成片开发,为物流产业腾挪更多空间。下一步还将引入AI、物联网等技术,提升港口智慧化水平,让“传统码头”变身“数字港口”。
星辰大海,向港而生!
新泊位的加入
是海沧港区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力作
未来,这里将以更
高效的物流网络、更开放的产业生态
助力厦门港冲刺“世界一流”
书写“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
资料:海沧区住建和交通局
责任编辑: 张晓玉,衷文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