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艺术形式 演绎获奖作品
2024-05-24 09:53 来源:厦门日报

  厦门胡里山炮台 (厦门胡里山炮台保护中心 供图) 

  讲解员带领到场来宾参观炮台遗址。 

  优秀国防教育主题征文作品展演:《双向奔赴拥军情》《父亲的冲锋号》《我与爷爷一起走过的军旅岁月》。 

  优秀国防教育主题征文作品诵读:《天南锁钥》。 

  征文二等奖获得者上台领奖。  本组图/厦门日报记者 张江毅 摄 

  厦门日报讯 (厦门日报记者 谢瑞真)由厦门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主办,厦门日报社、厦门胡里山炮台保护中心协办的“情系鹭岛 爱我国防——走进胡里山炮台”全民国防教育主题宣传活动最近在胡里山炮台举行。

  此次全民国防教育主题宣传活动内容丰富多彩,除组织参观胡里山炮台外,还特别选取“情系鹭岛 爱我国防”厦门市国防教育主题征文比赛中的优秀作品,以短视频、朗诵、征文展演等形式展现,为现场观众上演一场生动的国防教育课。

  征文作品的二度创作都相当出彩。群惠小学六年级学生李嘉源投稿的优秀国防征文《等待一抹海军蓝》,被改编成一个2分22秒的短视频。视频诠释了一位小学生盼望着与海军父亲团聚的心情,现场播放的时候,不少观众湿了眼眶,而视频中的主人公李嘉源坐在台下,一直用刚颁发的获奖证书悄悄挡住自己的脸。“再一次看到自己的视频,我很激动,但也有点害羞,更重要的是,我再一次被爸爸和他同事们‘舍小家,为保护万家灯火’的精神所打动。”

  来自集美大学梨子话剧社的四位大学生改编了三篇优秀征文,在现场通过朗读、情景演绎的形式,展示了优秀征文的内涵,值得关注的是,四位大学生演员中,有两名是退役军人,他们分别是齐程卓、孔佳琪。

  孔佳琪同时是这三篇征文之一《我与爷爷一起走过的军旅岁月》的创作者,在舞台上,她用铿锵有力的声音传递了自己对军人爷爷的怀念和崇拜之情,在军人精神的鼓舞下,18岁那年,她也踏上军旅征程。演出结束后,她的情绪仍久久未平复,她说,每一次排练,每一次演出,都是一次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思考。“这种感受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保家卫国和对军人精神的弘扬是我们家族的荣耀和责任,也是每一位青年的使命和担当。”

  现场还为此次征文比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的选手举行颁奖仪式, 一等奖获得者陈意安和罗婧涵分别分享了创作的心路历程以及对国防教育事业的理解。陈意安是海沧区全民国防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负责人,他在征文中讲述了拍摄国防主题视频经历和有关为烈士描绘画像的感人故事,他希望通过这篇征文,可以让更多读者了解国防教育,让国防意识和红色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罗婧涵是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初一学生,她的作品《我是军人的女儿》从自身的经历出发,分享了身为一名海军女儿的心得:“我很幸运,也很光荣,我要像爸爸一样,坚强勇敢地面对生活的风浪。”

  除了围绕征文展开多个新颖的活动,此次全民国防教育主题宣传活动,还请胡里山炮台的讲解员带着所有到场来宾,一同踏入这座充满历史沧桑的炮台遗址,来宾们先后参观了红夷大炮阵、克虏伯大炮、炮台变迁时光印记展等历史遗迹和陈列。

  链接

  国防教育主题征文社会各界参与热情高涨

  厦门日报讯 (厦门日报记者 谢瑞真)“情系鹭岛 爱我国防”厦门市国防教育主题征文活动于2023年12月5日正式启动,面向全社会征集佳作。截至2024年3月30日结束时,共收到有效投稿1100多篇,涵盖纪实散文、随笔、议论文等多种体裁。写作者来自社会各界,既有厦门市知名作家,也有军人、公务员、社区工作者、教师、学生、农民等草根作者。特别是我市广大青少年的踊跃参与,为此次征文增添光彩,让这次活动更有意义。

  征文历经两轮评选,首轮由厦门日报编辑部从1100多篇征文中精挑细选出62篇入围作品。二轮由主办方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厦门市全民国防教育办公室、厦门日报社组织专家评审团,对入围作品进行打分及现场评议,最终确定了28篇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厦门地处海防前线,红色资源多,素有双拥好传统,拥有爱我国防的良好社会氛围。此次主题征文活动全面提升了全民国防观念,为“厦门如何发挥特色优势,做好全民国防教育”提供真知灼见,在社会各界中引起热烈反响。

展开阅读全文

责任编辑: 何温铭,衷文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