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创新打造“行走”的国防教育主题课堂,上线96路“国防教育主题公交”。图为发车仪式现场。
全民国防教育进社区活动上,市民踊跃参与答题。
孩子们在学雷锋主题宣传活动中听宣讲员讲历史故事。
本版文/厦门日报记者 邬秀君
本版图/市委宣传部 提供
全民国防教育是巩固国防和建设强大人民军队的基础性工程,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全民国防意识的有效途径。
厦门地处祖国东南沿海。历史上,曾涌现出以郑成功为代表的一大批民族英雄,也曾涌现出“英雄小八路”等英雄集体,还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诞生地。厦门红色资源多,在“深化全民国防教育”方面有很多生动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厦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论述,通过突出重点对象、强化队伍建设、丰富活动载体、拓展宣传渠道等方式,多措并举有效推动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厦门摘取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荣誉。
聚焦重点工作
健全完善全民国防教育体系
去年9月27日,厦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的学习会上,国防大学少将教授马刚,为厦门市党员干部作了一场主题为“世界百年大变局与国家安全”的报告。去年底,厦门还请来国防大学另一位教授孟祥青,再次给厦门市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精彩的国家安全教育课。
在厦门市党员干部看来,教授们的分享既是一堂国家安全形势的分析课,又是一次加强国防教育的辅导课,对于大家准确把握当前国际环境和国家安全形势、推动全民国防教育走深走实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近年来,厦门注重突出重点,聚焦统一思想,将国防教育纳入全市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年度学习重要内容,通过邀请全国知名专家进行专题授课,有效推动各级学深悟透习近平强军思想。
不仅聚焦统一思想,还聚焦健全机制。记者从厦门市委宣传部了解到,近年来,厦门制定出台制度性文件,明确相关单位职责和任务分工,建立联席会议、督导检查等制度,将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纳入意识形态、双拥模范城创建、党管武装绩效考评等工作中,形成上下贯通、沟通顺畅的组织体系。同时,每半年召开一次工作会议,总结讲评工作,开展经验交流,部署重点任务,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落细落实,让全民国防教育工作走深走实。
全民国防教育离不开社会宣教力量,为此,在市委宣传部的主导下,厦门聚焦建强队伍,遴选国防教育师资库专家人才,成立国防教育讲师团,建强退役军人国防教育宣讲团和基层宣讲队伍,率先组建厦门退役军人学院,培育招录“兵教师”,有效凝聚社会宣教力量。不仅如此,还依托厦门大学军事教研室培养国防教育学硕士,开展《大中小学国防教育一体化建设》等课题研究,为国防教育工作提供决策参考,每年组织成员单位50多名负责人开展国防教育专题培训,不断强化国防意识、提升履职能力。
发挥“平台”作用
多举措多场景开展丰富活动
市委宣传部深知,要提升我市全民国防意识,需要不断延伸全民国防教育触角,借助相关平台载体作用,最大程度让全民国防入脑入心。近年来,在市委宣传部主导和支持下,我市通过搭建“平台”,统筹各类资源,丰富国防教育内容,拓展国防教育半径,大力推进全民国防教育深入社会各个阶层,实现国防教育全民覆盖。
去年5月17日,2024年思明区全民国防教育进校园系列活动在厦门市群惠小学启动。启动仪式后,“思政第一课”国防知识讲座在群惠小学开讲,国防知识、英模故事、国防建设……同学们细心听课、用心感悟,对家国情怀有了更深体会。这只是厦门通过搭建课程化平台,以此延伸全民国防教育触角的一个生动案例。近年来,厦门不仅突出领导干部、青少年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等重点人群,将国防教育纳入党校培训、学校思政等课堂,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系统性,还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宣讲队伍,深入党政机关、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分众化宣讲,让国防意识入脑入心。
“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这些历史值得永远铭记……”去年10月17日,在厦门解放75周年之际,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厦门市2024年“全民国防教育月”学习体验活动特别组织了70余名老年人代表,走进神山党员综合教育基地。在这个基地,文字、照片、实物与视频相互配合,共同诉说那段峥嵘岁月。参观完后,一位老人讲出了上述感慨的话语。厦门向来注重发挥如神山党员综合教育基地等基地化平台的作用,对郑成功纪念馆、胡里山炮台等13家国防教育基地进行提升改造,进一步丰富展陈内容、增加体验形式、拓展教育功能,吸引了社会各界走进基地接受国防教育。值得一提的是,依托厦门市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采取军政企共建模式,厦门还打造了同时容纳近3000人的市级全民国防教育实训基地。
除了搭建基地化平台,厦门还注重搭建场景化平台。如今,厦门地铁3号线列车组还有一个别称——“双拥号”。在它的六节车厢内,市民游客可以看到如“英雄三岛”精神、“鼓浪屿好八连”及“英雄小八路”的介绍,“双拥号”已然成为流动的双拥宣传和国防教育阵地。除了“双拥号”,厦门还创新上线96路“国防教育主题公交”,打造“行走”的国防教育主题课堂。不仅如此,厦门还坚持“一校一品牌”,对19所全国级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校进行品牌化提升,推动青少年国防教育走深走实;坚持“一区一社区”,按照有组织、有队伍、有阵地、有活动、有成效“五有”标准,打造湖里区金山社区等一批全民国防教育示范社区,将国防教育融入日常生活,让基地化平台在全民国防教育中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
亮点
全民国防教育
“走新”更“走心”
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在开展全民国防教育上,我市注重突出群众性和时代性,着力提升国防文化时代张力,通过拓展宣教形式,不断增强国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持续增强全民国防教育活力。
注重通过活动牵引增强宣教效果是我市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去年3月23日,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学习雷锋我先行——走进鼓浪屿好八连学雷锋主题活动”在鼓浪屿好八连驻地举行,让厦门市人民小学的师生接受思想上的洗礼。事实上,除了走进好八连,按照“每月一活动”思路,我市还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情系鹭岛 爱我国防——走进胡里山炮台”“国防教育法普法宣传‘七进’”等系列活动,并结合全民国防教育月推出丰富的群众性活动,持续掀起爱国强军热潮。去年我市还开展了“情系鹭岛 爱我国防”国防主题征文活动,全市干部群众、青年学生踊跃投稿,实现“燃”在基层、“热”在群众。
文艺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市委宣传部非常重视文艺在全民国防教育中的浸润功能。在市委宣传部的精心策划下,我市推出特别节目《忠诚到永远》,开展纪念中央军委命名“鼓浪屿好八连”三十周年文艺演出,展示当代军人风采,彰显军民鱼水情深。同时,还精心制作老战士口述历史系列宣传片《穿越硝烟的记忆》,出版厦门抗日题材长篇小说《沦陷》,打造具有厦门特色的国防题材文艺作品,弘扬革命精神,厚植爱国情怀。
厦门非常重视全媒体在宣传全民国防教育中发挥的作用。近年来,市委宣传部在市属主要媒体推出了《特区国防》《爱我国防》等专题专栏,创办厦门网《国防教育》频道,构建“一报一网一台”传播矩阵,制作推送《等待一抹海军蓝》《追“锋”少年》等一批主题宣传片、短视频,并推出网络直播《国防教育开学第一课:星火照耀我们的歌——“英雄小八路”精神代代传》,全网触达近亿人次,有效扩大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
市委宣传部还注重营造全民国防教育氛围,让广大市民群众受到熏陶。如今,走在厦门大街小巷以及乘坐公共交通时,您会看到各种关于国防教育的宣传信息。市委宣传部还打造了“万屏联动”社会宣传机制,依托全市户外大型电子屏幕及公交、地铁、楼宇等2.6万个移动电视,以及世茂双子塔等地标夜景亮化工程,抓住征兵宣传、军校招生、海军节和重大纪念日等契机,制作刊播《火热军营精彩人生》《人民海军》《多彩青春》等主题宣传视频、标语海报,为厦门营造了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浓厚氛围。
数据
●2024年全市制定出台4份全民国防教育制度性文件,明确24家单位职责和63项任务分工
●2024年全市遴选32名国防教育师资库专家人才,培育招录“兵教师”60余名
●2024年全市开展宣讲活动570多场,直接受众13.4万人次
●2024年全市13个国防教育基地共接待300万人次
●2024年全市推出50场全民国防教育月群众性活动
●2024年“情系鹭岛 爱我国防”国防主题征文来稿1100多篇
责任编辑: 何温铭,衷文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