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讯(通讯员 陈邦文 林钦 图/同安区科技和工信商务局),科技元素汇聚成势,创新高地加速崛起。4月10日,“技术源头掘金”系列活动——“源行计划”高校科技成果“生物医学-医工交叉”专题对接会暨厦门科学城·同安区第三届科技服务节正式启幕,国内高校院所知名专家学者、厦门各大医院科研团队、相关行业领军企业家、投融资机构代表等齐聚同安区厦门科学城Ⅰ号孵化器,共话前沿技术与发展方向。
当前,同安区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助力厦门打造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本次活动奏响2025年同安区科技创新大会的前奏,今后同安区将以“科技服务节+科创大会”双轮驱动模式,进一步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科创服务体系。
活动由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厦门科学城管委会办公室)、厦门市同安区人民政府、中关村大学科技园联盟指导,同安区科技和工信商务局、厦门产业技术研究院、厦门航安汇智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主办,广州中山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协办,苏颂未来产业概念验证中心、厦门生物与新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
开启年度科技盛宴 多元活动助推成果转化
这场贯穿全年的科技服务节,将打造年度科技盛宴。启动仪式上,主办方正式发布全年活动内容,以“数字转型赋效新势力”“成果转化赋能新动力”“专精特新赋质新能量”三大主体活动,辅以企业培育、人才服务、科技产业、企业发展等方面配套活动,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同安区科技和工信商务局介绍,将以推介、论坛、考察、交流、培训等多种活动形式,做到“一月一主题,一月一亮点”,向外借力吸引硬科技和成果转化落地厦门科学城同安片区,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向内聚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赋能产业提质增效锻造新质生产力。
实现微米级精度操作的眼科手术机器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非侵入式肺癌早期筛查手段、可改善高尿酸血症的益生菌及益生元……活动上,一批生物医学、医工交叉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正式亮相,这是来自中山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前沿科技成果。现场反响热烈,不少企业现场寻求科技成果转化合作,推动一批技术创新项目转化和人才落地。
据悉,“技术源头掘金”系列活动旨在聚焦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源行计划”则是通过深度挖掘厦门产业资源和企业技术需求,疏通高校科技创新源头与行业创新需求间的信息通道,提升成果转化成功率。本次活动以“生物医学-医工交叉”为主题,通过高校前沿科技成果路演展示和项目对接洽谈会等形式,以展示成果、共享资讯、深度交流等方式双向赋能,着力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在厦转化落地。
擦亮科技创新品牌 多措并举培育创新沃土
同安,已发展成为科技创新的沃土、人才安居的乐土、投资兴业的热土。当前,同安区正处于抢抓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窗口期,以建设厦门科学城同安片区为战略支点,加速打造闽西南区域高水平科技创新主阵地,助力厦门打造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近年来,同安区始终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紧紧围绕“4+4+1”现代产业体系,锚定“科技强区”目标,聚焦科创服务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坚持招商引资和本地培育双向发力,政策措施不断优化,要素保障日趋完善,科技创新氛围更加浓厚。目前,同安区有效期内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各类科创平台142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45家,自2021年起连续3年保持年净超过100家的增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家,累计培育新型研发机构7家,R&D投入强度和有效发明专利均稳居全市前列。
作为突破厦门创新资源短板的核心抓手,厦门科学城“三谷”集聚效应凸显,入驻企业超2000家,中国科学院理化所研究院、蓝威可靠性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科创项目落地生根,众多创新成果蓄势待发,逐步打造成为企业家、科学家、投资人来厦创新创业的“首选地”。此外,通过“同企云”平台打通产学研链条,促成供需对接超千家企业,形成了“资—供—产—销—用”生态闭环。
同安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广大企业勇当创新“主力军”,高校院所甘做技术“策源地”,政府部门争当服务“排头兵”,共同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生态。据悉,同安区坚持每年举办科技服务节,旨在强化高端资源集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升级科技创新生态,进一步擦亮同安区“正简之光”科技创新大会品牌,通过一系列配套活动,推动创新、产业、资金、人才等“四链”深度融合,为同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按下“加速键”,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 钟宇晨,衷文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