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熹曾讲学论道的厦门同安朱子学院,一场跨域时空的“数字对话”正在上演。近日,中国电信厦门分公司(以下简称“厦门电信”)依托强大算力资源及AI技术,与同安区归国华侨联合会、厦门智慧同安数据有限公司共同发布了全省首个基于 DeepSeek 智能体的地方文史侨史应用平台——“侨脉智联”,如同为千年文脉装上了“智慧大脑”,为海外侨胞搭建起智能寻根的“数字桥梁”。
技术攻坚,跑出文化保护加速度。 “抢救高龄老人的记忆,就是与时间赛跑。”同安区侨联主席庄韦萍道出抢救闽南地区文史数据的紧迫性。据了解,厦门电信联合区侨联、史志办、区档案局、智慧同安数据有限公司等单位组建了项目攻坚小组,开展超10 次跨部门研讨与实地考察,将原本需要数月的开发周期压缩至5周以内,实现将17 辑超 1000 页同安文史资料转化为可交互的数字资源,让零散的侨乡记忆重新拼合成完整的图景。
智慧应用,让文化基因“活起来”。平台最亮眼的功能当属“智能寻根系统”,当海外侨胞输入如“民族英雄陈化成子女信息”等模糊且零碎的线索时,DeepSeek 智能体就像配备了“文化雷达”的导航员,不仅实现了精准匹配族谱、人物关系等结构化数据,还能整合地方志、侨乡变迁记录等分散的史料资源,将原本需要数周考证的族谱查询缩短至分秒之间。同时,通过搭建可视化知识图谱,将人物、事件、地址编织成动态知识网络,展现了历史长河中各个“实体”的因果链、关系链,实现了一键溯源。此外,结合Dify智能体与RAGFlow知识库的数据解析与跨维度检索功能,不仅能快速检索《同安大事记》等文献记载,还能关联出民俗文化等立体化信息。
数字传承,打造文化保护新范式。在厦门电信项目团队的精心设计下,构建起“技术保护-智能检索-文化传播” 的全链条服务体系,让特色地方文献走出档案室,通过AI技术建立起历史与现实的数字纽带。“这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文化传承的温度传递。”厦门电信项目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发挥云网资源优势,深化“科技+文化”的创新实践,为“数字厦门”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厦门电信技术专家现场介绍“侨脉智联”平台功能
责任编辑: 杨奕琦,衷文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