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
鼓浪屿街道侨联走访慰问
辛亥革命先贤丘明昶之孙
“鼓浪屿华侨文化展馆”内
“百年摄像机、放映机”捐赠者丘鼎民
尽管已经96岁高龄
丘鼎民老人的精神状态依然不错
谈起祖父丘明昶
心中满是怀念和自豪
并向我们娓娓道来
那些历史细节和鲜为人知的背后故事
辛亥革命先贤丘明昶
说人物、听故事
讲精神、树传承
在这场伟大的民主革命中
鼓浪屿华侨先贤们
为之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让我们一起回望历史
且看先辈风流
白手起家,倾囊支持革命
丘明昶出生于海沧新垵村。年轻时,他拜别父母,跟着乡邻乘船前往新加坡。先在一家店铺当文案兼记账,几年后学会商贸经营诀窍,毅然辞职到马来西亚的槟城寻找机会,创办起吉昌油索行,随着业务不断发展,相继在印尼和新加坡开设分店。
目睹新兴的橡胶业和碾米业需要发展,丘明昶又与族人合股开办“米绞(碾米厂)”“橡胶绞(橡胶加工厂)”。继而参与创办新加坡和丰银行,先后担任和丰银行、华侨银行董事16年。1935年他引进资金参与新加坡大华银行的创办,被推选为董事、主席,又担任槟城“中华总商会”财政董事。成为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侨华人金融业的先驱之一,为当地经济、金融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1905年的一天,槟城华侨邀请孙中山先生来演讲。丘明昶在听过第一次演讲后,就成为孙中山先生的忠实支持者、槟城最早的同盟会会员之一,也是厦门鼓浪屿最早参加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华侨。孙中山先生“九次革命、五过槟城”,其家眷也多次到槟城避居,日常生活费用都由丘明昶等11位华侨全力支持,帮助孙中山渡过难关。
以笔为戎,筹办《光华日报》
光华日报创刊初期,前排右二为丘明昶
丘明昶加入同盟会后,参与创办槟城阅书报社,购置革命报刊,举办时事演讲,发展革命组织,捐资筹款支持革命活动,成为中国同盟会槟城分会的主要骨干。
创办于1910年12月20日的《光华日报》,迄今仍在马来西亚全国发行。这份世界上最长寿的中文报纸的诞生,丘明昶功不可没。当时,鉴于清末南洋华侨思想都比较保守,孙中山与陈新政、丘明昶等主要骨干策划办报宣传革命。历经一番周折,《光华日报》在槟城问世,丘明昶是筹办《光华日报》6人小组的成员之一, 他前前后后担任《光华日报》高层职务20多年,捐资献智,建树甚多。
《光华日报》不仅是一份报纸,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它见证了从清朝末年到马来西亚独立的历史变迁,记录了无数革命故事和抗日事迹。
辛亥革命期间,《光华日报》是南洋革命党人重要的舆论阵地,对推动民主革命和传播文化教育等方面都起了很大作用,在南洋华侨社会有很大影响。
白手起家,倾囊支持革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临时政府面临财政困难局面,孙中山授意创办中华实业银行赴南洋招股,丘明昶是南洋华侨认股最踊跃者之一。厦门军政府成立,亟需款项,也得到丘明昶募捐资助。
然而,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时,“孙大总统暨诸同志函邀”丘明昶回国任事。他却婉辞不就,不居功,不图利,受到华侨的称赞,甚负时誉。
丘明昶勤俭起家,生活俭朴,热心兴办社会公益和文化教育事业,创办钟灵学校、福建女子学校等。对于家乡的文教和地方建设事业,他也慷慨解囊。1916年,捐助经费给厦门《民钟报》,还捐助过厦门中山医院、鼓浪屿中山图书馆及中山公园。在中山图书馆的八十年沧桑一文中有记录当年馆中有一“明昶室”是为纪念丘明昶捐款,捐书。
当厦门进行近代化城市改造时,他也回厦投资房地产业和开设“明昶”公司,在鼓浪屿晃岩路74号建置别墅,并在老家新垵村兴建占地3090平方米的红砖古厝。
南洋同盟会用武昌起义的弹壳刻铭文相赠
为了表彰丘明昶对革命作出的杰出贡献,孙中山先生给他颁发了“旌义状”;南洋同盟会还用武昌起义的两个炮弹壳,分别携刻“丘明昶先生惠存”和“建设民国纪念”的铭文,赠送给他。1945年丘明昶病逝,其基碑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绘的“革命军旗”图案,以及孙中山先生亲拟的“青山埋侠骨,黄土吊英魂”挽联。
从声援抗议、捐财捐物
到心系桑梓、实业救国
以丘明昶为代表的爱国华侨
一生步履不停
在救国、爱国道路上前行
为革命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文物静默无言
却再现着最真实的历史面貌
文物悄然无声
却蕴藏着最深远的时光回响
当你走进展馆
从透明的玻璃凝视
这台小小的摄像机
是否能感受到
鼓浪屿的华侨和侨眷们
那一颗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那一片片灼热的恋乡之情
以及为此倾心倾力所作出的
那一桩桩实实在在的奉献
侨乡鼓浪屿名扬中外
无论是从这里漂洋过海
成为异乡的“番客”
还是归来展翼或息影筑巢的归侨
鼓浪屿永远是他们的家园
家国的情怀
始终在他们的心中跳动
责任编辑: 杨奕琦,衷文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