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荔给安兜小学的孩子们讲“老班长”的故事。
人物名片
张荔,1959年6月出生,1977年12月应征入伍,服务于省军区宁德军分区。1980年12月服役期满退伍,分配在南平市公安局沙溪口分局,从事刑事侦查工作。2014年6月退休后来厦,参加“老兵宣传团”,坚持进学校、进单位开展爱国主义宣讲。
文/图 本报记者 余蕊
“同学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关于英雄的故事。”11月25日上午,一位老人用略显沙哑却充满力量的声音,正给孩子们讲述一段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
这位老人叫张荔,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他曾血书请战,奔赴前线。自 2022 年加入厦门市退役军人国防教育宣讲团以来,在近 3 年的时间里,他受邀给 40 多所学校和单位上爱国主义课程。但他分享的故事主角并不是自己,而是他的“老班长”——一位23岁便牺牲的英雄。
“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有这样一位班长,他叫赵建荣。”张荔动情地说着,仿佛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赵建荣是尖子班班长,组织原本安排他留守后方训练新兵,但他却坚决不同意,写下血书:‘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这时候不冲,算什么共产党员!’”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瞬间吸引了所有孩子的注意力。
“在一次战斗中,赵建荣所在的班级要负责打通大部队后撤的道路。但突遭敌人袭击,我军突围受阻,久攻不下。他义无反顾冲上去,主动吸引火力,身体被无数子弹穿过,倒在了血泊中,壮烈牺牲。”张荔越说越动情,孩子们越听越入神,有的瞪大了眼睛,有的紧紧攥着小拳头。“赵建荣班长虽然牺牲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国。”台上的张荔声音激动得颤抖,台下的孩子眼角泛起泪光。
“没有这些英雄们的牺牲,我们哪里能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里学习呢?”学生薛雯瑄听完,感慨地说。下课了,每一个小学生从张荔身边走过时,都庄严地举起右手向他行队礼,张荔的右手也始终没有放下。
多次去班长老家,寻找班长的足迹
“赵建荣的父亲也是一位老革命,从小就给他讲革命故事,这些故事在赵建荣心中种下了爱国的种子”。为了更生动地讲述老班长的故事,张荔曾多次前往赵建荣烈士的老家——三明市将乐县。在那里,他走访了赵建荣的家人、战友和知青伙伴,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每一次探访,都让张荔对老班长的认识更加深刻,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要把老班长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的决心。
当知青的时候,赵建荣在农村插队劳动期间,经常帮助乡亲们解决困难,被乡亲们称为“活雷锋”;有一次,赵建荣在农田改造时发现一名农民被洪水围困,他毫不犹豫地跳入洪水中,将村民救了出来,自己却因此生了一场大病……
这些生活中的片段,让张荔看到了赵建荣烈士不仅仅是战场上的英雄,更是一个有着高尚情操和无私奉献精神的人。为了把老班长的故事讲得更完整更全面,不擅长写作的张荔一遍遍地打磨稿件,甚至从零开始学做教案。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述,让更多人了解赵建荣烈士的事迹,感受那份深沉的爱国情怀,也能看到英雄诞生背后的家庭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接过班长接力棒,身体力行勇担当
退役后的张荔,并没有因为离开军营而停下脚步,无论是救火现场还是民兵训练场上,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在一次救火行动中,张荔不顾个人安危冲了进去。他利用在部队学到的消防知识,迅速找到了火源并切断了电源,为消防队的救援赢得了宝贵时间。
张荔还长期担任民兵教练,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军事技能教授出去。一次训练中,一名学员手榴弹投掷失误,手榴弹滚到了学员身边。危急关头,张荔毫不犹豫地冲上去推开学员,并迅速把手榴弹捡起扔向安全地带。
“我亲眼见证了班长的牺牲,他的精神深深影响了我。我觉得自己有责任传承他的精神。”张荔说,虽然自己早已退役退休,但军人的本色永远不会褪色。他要用行动践行爱国情怀,也希望通过讲述老班长的故事,让更多人感受爱国情怀的力量,让这份精神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