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y
1973年—1978年,我在莲坂小学读书。在那特殊的年月,我们经常课上到一半,就会听到防空警报。铃声一响,老师就带领我们快速撤离到安全地带。村庄附近驻扎着一个解放军团部,那些随军家属的子女也在我们村小读书。解放军经常给我们讲军人保家卫国的故事,教我们叠被子、打背包,训练出操、野外拉练。学校还组织少先队员观看电影《英雄小八路》。从小,“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国防意识就已植入我们的心田。
1984年,我到中药厂工作。中药厂是双拥模范单位,经常和驻扎在云顶岩的某高炮营开展军民共建。高炮营的官兵指导我厂民兵训练,帮忙搬运物资、抢险救灾。工会组织女工到军营打扫卫生,为士兵缝补衣裳,节假日还组织军地联欢活动。
最令我难忘的是1991年“八一”建军节前夕,公司党委、武装部联合高炮营举办“军民共建国防筑梦”国防知识竞赛。竞赛由部队、工厂分别举行,取各自赛段前两名进入总决赛。
我那时年轻记忆好,被选中参赛。看着发到手里密密麻麻200多道国防知识竞赛题,我和队员都面有难色。特别是那些关于军事思想、军事战略、武器技能的问题,平时几乎接触不到,很难理解。领队一直鼓励我们:要发扬解放军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勇于挑战,争取拿个好成绩。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那半个月,我们除了上班,业余时间都在死记硬背,大家都感觉自己好像重回高三了。个人必答题、小组必答题、抢答题、简答题等层层考验,我们第九工会分队经过淘汰赛、复赛,终于取得工厂赛段第一名。
“巅峰对决”设在高炮营。去比赛的路上,我们还在反复答题训练。领队为了给我们减压,一直宽慰我们:“就当是去向解放军学习,国防知识竞赛输给部队官兵不丢人。”
讲真,客场作战“人单势薄”,我们有些心慌。四支队伍都铆足了劲,前两轮必答题都没出现任何错误,比分一度胶着。“3、2、1,请抢答。”我队反应迅速、配合默契,接连按响抢答器,十道题抢了五道,加上风险题满分作答,最终以出色表现摘下桂冠。
这是一场“硝烟弥漫”又妙趣横生的国防知识竞赛,制药工人力战部队官兵、勇夺冠军成为一段佳话。其实比赛不是为了争名次,而是以赛促学,深化“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的意识,营造“爱国拥军,心系国防”的良好社会氛围。
虽已过去多年,想起往事依然心潮澎湃。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如今,社会发展已进入新时代,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依然是我们遏控危机冲突、打赢局部战争的力量所在、根基所在、底气所在。国防连着你我他,安宁维系千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