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鹭岛 爱我国防】国防教育的“追光者”

2024年02月02日 14:03 来源:解放军报

  ●叶森岚

  冬日暖阳下,学校操场上,一堂生动的国防教育课正在进行。讲述者白发苍苍,身上的旧军装已经洗得发白,而胸前的军功章熠熠生辉。

  “老班长赵建荣拒绝留守后方,他始终冲在战斗火线最前沿,直到大部队撤退时,不幸遭遇敌人埋伏,在三个山头的交叉火力网中,他的身体被无数子弹穿过……”故事未讲完,老兵张荔的声音已然哽咽,全场静谧无声,不少学生眼角噙满泪水。

  “1939年6月,我13岁那年参军。”老兵王湘生的家,“光荣之家”的牌子擦得锃亮,“大学生宣讲团”的成员围坐在王湘生的身边,王湘生谈起当兵的经历仍然记忆犹新,“走了50多公里的路,才走到莱阳北坡村报名参军。”“第一次作战打伏击,从夜里12点一直等到第二天中午12点,一动不动。”“1941年在海阳县盘石店与日军交战,撤退时,一名战友被流弹打中,就倒在了我身边。”大学生们听得入了神,忍不住流下泪。

  在厦门,有一支“老战士关爱团”,由厦门市关工委牵头,85岁高龄的团长韩志刚,是一名有着67年党龄的老战士,常年带领关爱团103名老同志“三进三讲”(进校园、进课堂、进社区,讲党史故事、讲红色基因、讲光荣传统)。他们是国防教育路上的“追光者”,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筑牢青少年理想信念之基,追寻红色传承之光。

  在厦门,还有一支“老兵宣讲团”,由厦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牵头,72岁的团长郑道节率先垂范,凝聚起50名参战老兵的力量宣讲“红色经典国防教育”。他们介绍了唐山大地震抢险、“九八抗洪”的艰险,讲述亲历淮海战役、解放战争的历史。他们是国防教育路上的“追光者”,用一部部鲜活的“红色教材”,厚植青少年爱国情怀,记录革命传统之光。

  在厦门,还有许多“大学生宣讲团”,由各所高校自行组建,大学生们深入挖掘当地红色资源,寻访老兵、记录战争故事、收集革命文物,打磨出深受青少年欢迎的“行走的思政课”。他们是国防教育路上的“追光者”,用有温度的革命历史,推动革命传统代代永续,传递爱国信念之光。

  在莲坂军休所荣誉室,一枚枚抗美援朝纪念章、《告台湾同胞书》原声光碟、参加过抗日战争老兵的军装和水壶……通过亲历者讲述、宣讲者传播,宛如一束光穿越时空,点亮无数青少年的心灯。国防教育路上,因为有光,信仰的灯塔得以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