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国庆
国防教育进校园,老兵宣讲上讲台,以老兵的语言,以老兵的经历,向中小学生宣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传递家国情怀,对青少年进行国防意识和国防素养的教育,很有必要,我也十分愿意承担这项有意义的任务。只是由于自己文化水平低,又离开部队多年,能讲好这堂课吗?我心里没底。经过培训,通过听战友宣讲,我深受启发。
为了讲好这一堂国防教育课,我从自己一家三代军人的故事讲起。我父亲是一名抗战老兵,1942年从山东老家入伍,跟随部队一路南下,老爷子参加过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1949年10月,他还参加了解放厦门的战役。父亲所在的部队乘船从鼓浪屿抢滩登陆,在这次战斗中,他的头部、肩部都中弹了,由于战友救护,父亲活了下来。如今的鼓浪屿,风光无限。可是在解放鼓浪屿的那一夜,炮火连天,枪林弹雨。小岛上至今还残留着碉堡,每次登上鼓浪屿,我都会想,射向父亲的子弹,就是从那里射出的。那些碉堡似乎在告诉我们,不要忘记过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父亲在世时,每年清明节,都会去鼓浪屿的英雄山凭吊长眠在那里的战友。
我1970年应征入伍,在总参测绘局下属测绘大队服役,为了准确测绘,我和战友们跋山涉水,吃了许多苦。我的儿子于2001年到浙江舟山当兵。他当的是通信兵,通过自己的努力,他掌握了专业技术。我家三代军人,参军的年代不同,军装样式不同,使命担当各有不同,但军人听党指挥,永远跟党走,战时勇于牺牲,平时乐于奉献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确定这个主题后,我找资料,找照片,做课件,要让同学们爱听,有感悟,受教育。我把宣讲材料读熟读透,还先讲给妻子和孙女听,让她们提意见。孙女提出,要我少用文绉绉的语言,多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多互动、多提问。第一次讲课时,学校准备组织全校师生一起听讲,我担心讲不好,提出先在一个班级试讲。那天,讲课时我很紧张,讲课的语速与课件的配合不协调,丢三落四的,搞得我满头大汗。好在我带上了父亲获得的各种勋章,让孩子们传看,才得以解困。第一堂国防教育课,我觉得自己没有讲好,但是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都一直鼓励我,说我给同学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
都说熟能生巧,多讲了几堂国防教育课后,我掌握了一些技巧,设计与历史和当前国际形势有关的问题,适时向孩子们提问,并准备红色图书赠送给回答正确的同学。同学们听完我的宣讲,还要求“延时”,还要我签字,像追逐“明星”一般。我想,同学们通过我的国防教育课,能懂得国无防不立,能居安思危,我的付出就有了最好的回报。当然,我知道讲好国防教育课,我还要努力学习,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上下功夫,为了增强青少年的国防意识和国防素养,我们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