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清
女儿上小学时,所在的学校,有不少同学是驻厦部队军人子女。他们的父亲驻守在岛外的部队,孩子平时大都由母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军嫂,陪伴着在岛内上学。因为孩子的关系,我和一些军嫂相处久了,彼此熟悉,成了好朋友,被她们的故事深深打动。
小王和丈夫是青梅竹马的同学,对方参军前夕,两人确定了恋爱关系。本说好对方复员回来就结婚,可由于男友能力出众考入军校,毕业后任部队基层干部,忙得不可开交,哪有时间谈婚论嫁?为了配合他的工作,他们的婚事一拖再拖,她都被拖成大龄女青年了。终于,盼到另一半休假回家,两人赶紧去民政局领证,客都没请,就算正式结婚,等假期一结束,丈夫赶回部队,二人从此成了鸿雁传书的夫妻。
孩子出生那年,本来丈夫已请好产假回来陪她生产,不料孩子早产,丈夫此时正承担年度军事综合考核的组织协调任务,识大体的她没有打扰丈夫的工作,自己在家人的陪伴下走进产房。由于药物过敏,生产时不能打麻药,她坚强地忍着常人无法忍受的剧痛把孩子生下来。等到丈夫回家探亲,获悉妻子生娃时的艰难,心疼不已。
终于等到了可以做随军家属的那一天,小王又犯难了。在家乡,她本来是有工作的,虽说国家给随军家属补助,可众所周知,早些年军人的工资非常低。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光靠那点微薄的补助金远远不够,尤其是她将远离家乡,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重新开始,这对“社恐”的小王来说也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小王纠结再三,终究还是选择以丈夫的事业为重,义无反顾带着孩子来到厦门与丈夫团聚。
孩子上小学了,小王一人带着女儿离开部队驻地,住在部队提供的简陋宿舍里,做起陪读妈妈。为了减轻家庭压力,也为了充实自己,她除了每天接送、照顾孩子的生活外,还在岛内找到一份工作。从此,她工作、孩子连轴转,一日三餐,每天骑车来回接送,都是自己一人完成,太辛苦了。
终于盼到孩子长大,丈夫转业,她也到了退休的年龄,本可以在家打牌、煲煲电话粥,过过悠闲日子,她却勇敢地走进老年大学的课堂,学习书法、国画和太极拳。经过两三年的刻苦学习,现在的她书法工整秀丽,画作还入选书画展展出。前阵子,她参加社区组织的太极表演,舞台上的她,英姿飒爽,美丽动人。现在的小王因为学习,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充满自信,焕发魅力,一扫往日给人不修边幅的刻板印象。以前,全力支持国防的她以丈夫为荣;现在,自强不息的她成了丈夫的骄傲。可以说,她活成了现代军嫂的最美模样。
这就是我认识的现代军嫂,她也许很平常,平常到让人只看见站在她们前面、带着熠熠发光的军功章的军人们的光芒,而忽视了她们的存在,但正是千千万万个军嫂的默默付出,才使她们的丈夫安心守疆卫土,才使得我们普通百姓能远离战火,在和平安定的环境幸福、快乐地生活。
军嫂,这个光荣的称谓,背后有着甜蜜、幸福,更有着责任、担当。军功章有他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辛苦了,军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