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员为团员们讲述集美学校坚持办学以及嘉庚先生在安溪的故事。
走进安溪文庙探寻嘉庚先生足迹。
了解铁观音制作过程,领略茶乡的独特魅力。
在安溪文庙了解集美学校抗战内迁历史,在茶山听闽南语茶歌对唱,在安溪铁观音文化园探茶品茗……昨日,2024年人文集美悦读季主题活动——“行走的嘉庚课堂”省内团第一站来到了安溪。团员们在感受茶乡安溪风土人情的同时,沿着嘉庚先生当年的足迹,倾听嘉庚故事,感悟嘉庚精神。
文/记者 吴笛 图/郭航
弦歌不辍
内迁安溪8年坚持办学 校主看望师生鼓劲打气
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军全面侵华,抗日烽火燃起, 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校处在敌人的炮火威胁之下。为确保师生安全和办学不致中断,1937年10月至1946年1月,集美学校所属师范、中学、商业、农林、水产航海等学校辗转内迁安溪、大田等地,在苦难中坚持办学、弦歌不辍。
在内迁的8年里,安溪人民大力支持集美学校办学,安溪县政府将安溪文庙借给集美学校作临时校舍,集美学校学子以此为根据地,抱定“抗战胜利属于我”的坚定信念奋发学习。
昨天上午,在安溪文庙门前的泮池边上,团员们被一幅幅图片吸引,描绘的正是当年集美学校抗战内迁的历史。在展览的图片中,团员们发现了陈嘉庚的身影。大家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回顾了那段抗战烽火中的不辍弦歌,感受嘉庚精神对当时集美师生们的影响。
1940年10月25日,陈嘉庚带领南侨慰劳团回到祖国考察慰问时,来到安溪文庙,看望内迁安溪的集美学校师生;同年10月27日,陈嘉庚在安溪文庙出席欢迎大会,发表激情洋溢的演讲。当年的《集美周刊》记载了这段“校主训词”:“办学是要有勇气,也就是我们校训所说的诚毅,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要不屈不挠。”嘉庚先生的演讲,让集美师生对抗战胜利和祖国的未来更加信心百倍。
精神传承
借助优势讲好嘉庚故事 厦门安溪有了更多渊源
安溪县博物馆副馆长林美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陈嘉庚先生不仅在集美、在厦门为人熟知,安溪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对他有所了解。
这些年,安溪大力弘扬嘉庚精神,相关的陈列展览走进学校和社区。安溪文庙借助自身的优势,每年至少举办100场有关传承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教育等系列活动,其中包括对嘉庚精神的弘扬。
林美莲说,厦门晚报组织“行走的嘉庚课堂”研学活动,让更多人走进安溪文庙,了解历史,弘扬嘉庚精神,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因为嘉庚先生,让厦门和安溪有了更多渊源,希望未来厦门和安溪两地有更多的互动,共同讲好嘉庚故事、弘扬嘉庚精神。
昨日,团员们还前往安溪铁观音文化园等地,了解安溪茶文化。导游们为大家介绍了安溪铁观音的由来,表演了闽南语茶歌对唱,讲解了铁观音的制作过程。团员们一边喝茶一边领略茶乡的独特魅力。安溪县融媒体中心对此次活动也进行了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