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全媒体记者 陈满意
昨天,厦门晚报特派全媒体采访团冒雨来到重庆化龙桥虎头岩村《新华日报》总馆旧址,大门上有“新华日报”四个金色大字,院内5栋小楼依山而建,依次为医务室、排字房、记者办公室、铸字房、印刷编排室等。总馆旧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爱国民主统一战线的历史见证,当年,这里聚集了一群文化战士,他们以纸为枪,以笔为弹,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传播先进思想文化,动员全民族抗战。
据介绍,《新华日报》总馆旧址与红岩村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曾家岩50号周公馆一起,被合称为“红色三岩”。
1940年嘉庚先生和南侨慰劳团回国慰劳期间,《新华日报》先后刊登了100多篇报道,有社论,有消息,有人物专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当年的评论这样写道:“这次南洋华侨回国慰劳团,受侨胞托付之重,当祖国烽火连天之际,不避险阻,跋涉万里,投身父母之邦,代表海外大多数之侨胞,带来他们对于祖国热诚关怀的心声、物资和精神的慰劳品,使前方浴血抗战之将士更英勇杀敌,受伤之将士,得到安慰,减轻痛苦;使我后方之同胞更积极努力,为国效劳。这实在是令人无限感奋的。”
嘉庚先生第二次抵达重庆时,于1940年7月24日晚上7点,应邀在中国留法比瑞同学会发表公开演讲。嘉庚先生等人冒雨走进会场时,现场响起热烈而长久不衰的掌声。
对于嘉庚先生这次演讲,著名记者范长江说:“在这次公开演讲之后,重庆人是一致称赞他为抗战以来第一个大胆而公正的政治观察家。”
重庆当时有十多家报社。令人意外的是,次日,其中五家对嘉庚先生的演讲只字不提,另五家只是登载了演讲的大概意思。《新华日报》以《陈嘉庚昨天演讲》为题,刊发了一条消息,介绍了演讲的情况,并预告“详细内容见明日本报特写”。26日的《新华日报》果然刊载了一篇题为《陈嘉庚先生西北归来纵谈团结抗战》的特写,详细介绍了嘉庚先生演讲的内容。直到84年后的今天,嘉庚先生的那场演讲仍常被研究者提及。
随团手记
爱国报国种子 扎根内心深处
山海相呼,春城寻迹。6月21日-23日,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重走嘉庚路 共圆复兴梦”社会实践队(昆明分队)的11名成员来到昆明,跟随厦门晚报“嘉国同心——重走嘉庚路 共圆复兴梦 ”全媒体采访团,追寻嘉庚先生当年的足迹,寻访嘉庚精神在新时代的印记,感悟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嘉庚精神。
赤子报国心 南侨爱国魂
21日,实践队来到昆明市五华区新闻里社区,参观了南侨机工历史文化纪念馆。纪念馆名誉馆长、南侨机工后代汤晓梅女士介绍了南侨机工的感人历史。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日军切断了中国海上运输通道。时任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的嘉庚先生得知后,迅速发出号召,组建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三年时间,3200余名爱国青年,在随时有生命危险的1400多公里的滇缅公路上抢运了50多万吨军需物资、15000余辆汽车和不计其数的民用物资。
听完这段可歌可泣的悲壮历史,所有师生都深为震撼。队员李盼说:“嘉庚先生的爱国情怀和南侨机工的爱国奉献精神,深深感染了我,让我明白弘扬嘉庚精神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担当作为。”
在南侨机工历史文化主题街区300米长的文化墙上,“白雪娇”三个字吸引了队员们的注意。白雪娇毕业于厦门大学,后来在嘉庚先生的号召下,毅然诀别双亲,回国参加南侨机工,是南侨机工中仅有的五位女性之一。“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弟妹是我所爱的,但是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在离别的家书中,她这样写道。
队员们饱含深情,朗诵学姐这封满含深情的告别书,眼泪不禁打湿了眼眶。队员陈英材说:“读这封家书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她的痛苦与热爱。痛苦于离家,热爱于赴国。”
实践队还见到了南侨机工二代蒋玉玲和陈渝莲女士。听她们娓娓讲述父辈们的故事,队员们深受触动,爱国报国的种子扎根内心深处。
战火育英才 薪传励后人
23日上午,沿着嘉庚先生的足迹,实践队跟随全媒体采访团来到西南联大旧址。1940年8月9日,嘉庚先生应邀在这里做了一场演讲,引起轰动。
随着参观的深入,队员们惊讶发现,一个是位于西南边陲的西南联大,一个是位于东南海滨的厦门大学,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东一西两所大学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在战事危急时刻,为保留教育火种而内迁;都是在著名校长的带领下,贯彻先进育人理念;都是在艰苦环境下办学且成绩斐然。
“大学重心所寄,应在通而不在专”的西南联大,提出德智体“三育并重”,反对学生“如机械一样”“读死书”的厦门大学,在烽火岁月遥相呼应,为中国抗战的胜利保留了教育和学术根基。
23日下午,实践队来到由嘉庚先生倡办,侯西反、白清泉创办的侨光小学。在出资支持抗战的同时,嘉庚先生时刻挂怀南侨机工子女的教育事业,即使是在战火频仍的交战区,他依然办起了学校,解除南侨机工们的后顾之忧。嘉庚先生始终心怀教育,其家国情怀感人至深,队员们在校园内的嘉庚先生铜像前三鞠躬。
队员苏睿一说:“来到由校主嘉庚先生倡办的侨光小学,十分感动。侨光小学‘诚毅’的校训也深深激励着我,未来,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坚守本心,努力为祖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正如汤晓梅女士所说,爱国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感,是每个人做好分内的事情。作为青年学子,我们有责任牢记这段历史,身体力行地传承和弘扬嘉庚精神,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陈英材 李盼 苏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