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锴 丁宏宇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朱桁冈
“你好,欢迎来到陆军工程大学!”
刚下车,大学生王鑫悦的行李就被前来迎接的军校学员一把接过。帅气的军装、灿烂的笑容,置身军校校园,王鑫悦感受到夏日骄阳般的热情。
近日,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山东大学等全国50余所高校的优秀大学生齐聚金陵,参加陆军工程大学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此次活动以讲座、参观和面试座谈为主要形式,介绍军校招生政策、学科建设发展和前沿技术,通过面对面沟通交流,增进大学生们对军校的认识和了解。
走进军校,逐梦启航。这场全国优秀大学生与军校的遇见会有怎样的故事?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一同体会他们的触动与选择,感受新时代青年的奋斗与成长。
遇见名师大家——
收获经验的同时,大学生们也在与前辈的互动交流中,展现着当代青年学子的蓬勃朝气
走进爆炸冲击防灾减灾国家重点实验室,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营员徐心意有种别样的亲切感。
“这是‘八一勋章’获得者钱七虎院士所在团队工作的地方。”陆军工程大学教员蒋海明的介绍,让回忆的潮水一下子涌上徐心意心头。
那年,刚上大一的徐心意在校园宣传栏里看到了钱七虎院士的故事:1954年,高中毕业的钱七虎获得去苏联留学的资格,但因部队所需,他毅然选择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攻读某专业。
细读钱院士的事迹,徐心意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一个问题:关于人生事业,当代青年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
原本徐心意就对军营有一种向往,带着这个问题,他保留学籍参军入伍。经过几年部队历练,徐心意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退役后,回到大学完成学业的徐心意依然希望能重返军营。今年,当他得知“陆军工程大学选拔招录优秀毕业生入伍攻读军校研究生”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咨询相关情况并报名参加夏令营活动。
入营第一天,跟着大家走进宿舍楼时,执勤哨兵立正敬礼,徐心意虽身着便装,但仍下意识放下行李回礼。那一刻,虽然是第一次来军校,但他仿佛有种重归故里的感觉。
“钱七虎院士是中国现代防护工程理论奠基人和防护工程学科的创立者。20世纪70年代,一次核试验后,一群研究人员选择进入工程试验现场,钱七虎便是其中一员。两年后,38岁的钱七虎成功设计出当时国内跨度最大、抗力最高,可以抵挡核爆冲击波的飞机洞库防护门……”
在土木工程学科史馆,徐心意又一次和钱院士“相遇”了。看着一张张老照片,品读着一个个未曾知晓的故事和细节,徐心意的心沉静下来,似乎在思考些什么。
徐心意本科期间学的专业是焊接技术与工程,主要研究材料与光或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这次他准备报考光电伪装材料与应用专业。面试环节,教员问他:“选择该研究方向的原因是什么?”
在部队服役期间,徐心意担任专业轮式火炮驾驶员。一次演训,他所在班组采取铺设伪装网的手段进行伪装。“当时我就在想,能否研发出一种新型的伪装涂层材料,让部队官兵面临敌方卫星侦察时反应更加迅速。后来这个想法一直萦绕在我心里,选择这个方向进行研究的愿望也愈加强烈。”说起这些,徐心意眼里有光。
走进军校,收获经验的同时,大学生们也在与前辈的互动交流中,展现了当代青年学子的蓬勃朝气。他们相互观察与了解,在相互选择中共同展望未来。
随后,徐心意参观了钱院士所在团队的各类科研场所。他看到,即使在假期,这里的氛围依然热火朝天,教员们正带着研究生开展紧张的课题讨论……
“选择是一次又一次自我重塑、加速成长的过程。这次夏令营活动,看着军校教员和学员们真实的科研生活,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徐心意说。
遇见,是件很奇妙的事情,仿佛是画一个圆,曾经的遇见会映射到未来某个时刻。来自山东大学的营员肖欣佳,在这次活动中就有这种感觉。
进入面试会议室前,肖欣佳特意整了整着装,脑海里像放电影一般再一次梳理相关专业知识。当她走进会议室,惊讶地发现坐在面试席中间的正是某领域专家张教授,肖欣佳曾多次读过这位教授的文章。
“那一刻,我既欣喜又紧张。读大学时,我专门了解过张教授研究的领域,有很大兴趣。”肖欣佳说。这次面试,她抽到的题目是谈谈对人工智能的认识以及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场景,她结合自己学习经历自信地表达观点,赢得教员们的赞许。
“今年来面试的学生中不少专业能力都不错,展现了良好的综合素质。”张教授肯定道。
面试后,肖欣佳参观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实验场地。在与教员们的交流中,她详细了解了学科专业背景、研究前景和发展方向,对“拓荒”二字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没有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时刻就会被“卡脖子”,一定要牢牢把国防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0和1分别代表信号的两种状态,之间可以随时切换。但现实中,由0到1意味着从无到有,其艰辛可想而知。部队科研工作者拓荒的决心令我由衷敬佩,我也愿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为国防科技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肖欣佳说。
遇见未来战场——
在这里推开通向梦想的“视窗”,更加直接地感知部队的节奏,感受战斗的气息
“欢迎大家来到射击训练的课堂,首先由我给大家讲解射击准备动作……” 在陆军工程大学地下模拟靶场,军士教员韦扬州给营员们边演示边讲解。
立姿、跪姿、卧姿交替使用,教员的一番讲解完毕,营员们依托智能化射击训练系统进行体验。身前的电子屏幕上,瞄准景况图、呼吸运枪接靶轨迹、人枪结合支点力量曲线等一目了然。
在枪支分解与结合课目现场,来自深圳大学的营员马少丽仔细琢磨着教员演示的每一个环节。第一遍练习,她边做边问,将每一个步骤铭记于心,第二遍她就开始独立练习,第三遍已经可以较为熟练地开展枪支分解与结合,出色的表现赢得大家赞许。
“这样的表现不是个例,这群大学生学习能力强,接收新知识快。”韦扬州说,在他们身上,能明显感受到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
新鲜好奇之外,来自中南大学的王鑫悦多了几分沉静与思考。在虚拟现实、红外探测、智能感知等一系列高新技术构建的虚拟三维训练场景里,她边体验边询问,就智能化射击教学系统和教员展开交流讨论。
射击教员余书亮通过系统对使用者的射击专注度、反应速度、情绪状态等训练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并结合其心理状态分析提出改进建议。“这次来的全国各高校大学生们思维开阔、反应敏捷、专注度高,是上军校的好苗子。”他说。
相比于射击场,学员兵棋俱乐部有着另一种战斗气息。迷彩色的背景墙,各式兵棋推演动态展示,现代化的信息设备让营员们一下子有了置身战场的感觉。
“兵棋的历史可溯源至4500年前的中国。1811年,普鲁士的文职战争顾问冯·莱斯维茨发明了现代兵棋……”军校学员王一杰向大家介绍了兵棋的发展史后,引导营员们注意观察屏幕上代表各种战斗力量的棋子。
随着王一杰发出口令,一场模拟战役对抗展开紧张推演。台上,红蓝双方学员操控电脑指挥战斗;台下,营员们聚精会神地观摩激战画面。
方寸棋盘,战局瞬息万变,这让营员涂啸宇深受启发。整个过程中,他紧盯屏幕,认真记录作战进程,随后又与俱乐部成员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兵棋推演的原理方法、模拟条件和实施流程。
“在兵棋俱乐部的观摩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双方的排兵布阵、模拟实战对抗激发了我对计算机博弈的兴趣,也让我更坚信自己所学知识大有用武之地。”涂啸宇说。
在夏令营的这几天,大学生们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向梦想的“视窗”,更加直接地感知部队的节奏,感受战斗的气息。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更加理解军人的使命与担当,也看到了自己成长的空间。展望未来,我们要做的有很多,能做的也有很多。”营员王鑫悦说。
遇见多彩校园——
军校特色文化和多元舞台,让营员们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和厚重的传承
这次夏令营活动,从走进军校大门开始,营员们就被浓厚的文化氛围所吸引:红色的横幅上,一句句标语鼓舞人心;彩色的展板上,精彩纷呈的照片展现着满满活力……
校园道路上,军校研究生们整齐列队,响亮的呼号声让营员们顿时感到部队院校与地方大学的不同。走在某教学楼的走廊里,通信工程学科历史一点点映入眼帘。营员涂啸宇第一眼就被墙上毛主席的一行大字所吸引:你们是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
在研究生教学实验区,一尊高3米的铸铜雕塑吸引了涂啸宇的目光。这尊雕塑名为《永不消逝的电波》,展现了革命烈士李白的英雄形象。
一个月前,作为军事迷的涂啸宇观看了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电影中主人公的原型就是李白,作为党在情报和通讯战线上的忠诚战士,他在发完电报内容后,镇定地向延安发出了永别信号。涂啸宇还清晰记得在观看电影时,自己内心油然而生的敬意。
一个月后,当涂啸宇作为夏令营营员来到军校,再一次“遇见”李白,在这座雕像前重读李白在革命年代隐蔽战线的故事,他感慨万千:在对敌斗争中坚守信仰和忠诚,是一代又一代革命者继承发扬的崇高精神,我辈青年也要不忘初心、勇担使命。
在机器人创新俱乐部,营员们遇见了这里的“大明星”——机器人“前哨”。一会儿S形前进,一会儿变换道路迂回前进,一会儿变换形态,露出双翅升空……“前哨”行云流水的动作让营员们大开眼界;在“悦读”俱乐部,学员们正开展戏剧展演活动,《红岩》《觉醒年代》《橘颂》等经典剧目被军校学员搬上舞台……
军校特色文化和多元舞台,让营员们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和厚重的传承。
夏令营活动期间,正好遇上“精英文化季之诗歌朗诵会”。营员潘芝辰情之所至,献上一首原创诗朗诵《绿色的中国》。
“绿色的中国很平凡,她平凡得就像是每一个守卫她的士兵。绿色的中国是沉静的,沉静得犹如夏花般绚烂却无言……”潘芝辰把对祖国的热爱写成诗歌,每一句话都饱含深情,伴着音乐浸入在场每一个人的心田。
盛夏的夜晚,微风习习。夏令营最后一天晚上,“陆遇之夏”草地音乐会在期待中上演。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水中穿梭如蛟龙,地下风钻任我行……”教员曲晨昊带来了原创音诗画《传承》,通过音乐、演唱、朗诵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向营员们展示出工程兵的精气神。
“我想通过艺术的形式展现工程兵面貌和发展,让大学生们了解部队,热爱军营。”曲晨昊说,“营员冯宪伟当时就站在我身边,我能看到他激动泛红的双眼,清晰感受到他那份热烈的情感。发言谈感受的时候,他的身体都在微微颤抖。”
这是军校的魅力,更是梦想的力量。空中,星光闪烁,地面,灯火照映。音乐会现场,营员们合唱《夜空中最亮的星》。当歌声响起,他们即将告别军校回到自己的大学,但是,这次军校之行让他们更加坚定了内心对军旅的选择。
梦想,就是那颗夜空中最亮的星,照耀着我们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