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部战区海军某支队组织入营新兵参观“海上猛虎艇”荣誉室。
文/图 通讯员 蔡志煜 刘礼鹏 本报记者 蔡镇金
“听党话、跟党走,扛红旗、在前哨,打头阵、当尖刀,海上先锋打得好,狭路相逢我必胜……”日前,笔者走进东部战区海军某支队“猛虎先锋”军史长廊,耳边传来雄壮的《海上先锋之歌》。数十名新兵站在海战官兵群像纪念雕塑前,追忆先辈事迹,感悟光荣传统。
漫步在军史长廊,该支队参加的一场场战役战斗让人热血涌动:万山海战、“八六”海战、崇武以东海战等140余场战役战斗,其首创的人民海军“小艇打大舰”“海上拼刺刀”经典战例,更是铸就了享誉全军的“海上猛虎精神”和“海上先锋精神”。
“‘海上猛虎’‘海上先锋’是支队的精神标识,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该支队领导说,军史长廊建成后,这里成为官兵缅怀英雄事迹、接受精神洗礼的课堂。他们还定期邀请参战老英雄来到这里讲战史、话国防,传承人民海军的战斗基因。
拾级而上,便来到“海上猛虎艇”荣誉室。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老物件,无声讲述着一代代“猛虎艇”官兵听党指挥、矢志强军的奋斗故事。
荣誉室陈列着一件特殊展品——一张战前血书。这份血书的主人,是在崇武以东海战中荣立三等功的信号兵杨进兴。
“为表达必胜的信念,杨进兴咬破手指写下血书。时间紧迫,他来不及交给党支部,就夹在笔记本里……”大学生士兵、讲解员熊佳静在讲述血书背后的故事时说,“时代变了,对党绝对忠诚的品格不能变,敢打必胜的信念不能变。我们要‘做一颗有灵魂的子弹’,党指向哪里,就打到哪里!”
据了解,该支队结合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挖红色富矿,组织官兵重温战史、唱响战歌、讴歌战将,广泛开展“赓续传统、再立新功”群众性讨论,引导官兵从红色基因中汲取敢打敢拼的精神力量。